放大圖片
■邱家明(後排左二)在北京和朋友在一起。
7年前,看好內地餐飲市場,現年40幾歲、出生於香港一戶中上家庭的家明打定主意到北京創業,與朋友合夥在京城創辦了港式茶餐廳。高峰時,他與合夥人擁有多達4家分店,然而,近年,內地房租、物價、人工的飛漲,和水電油等硬性支出的不斷大幅提升,卻讓他利潤空間越來越薄。如今,他們的4家分店,只剩下2家。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
家明高中畢業,18歲就開始出來打拚,從小小的寫板員一路做到金融公司中高層。2003年底,他和一班朋友第二次來北京,家明坐在一個舊同事幫人打點的茶餐廳,看到桌上和香港價格相差無幾的菜單,從來沒有碰過餐飲業的他,萌生了到北京開茶餐廳的念頭。「菜價和香港一樣,但房租、人工都要便宜很多,應該能做的」。
計劃開10店 利潤空間縮
家明和拍檔花了1年,才在亮馬橋找好了第一家店面。此前,家明曾在香港做了17年的外匯,顧客全是銀行,沒有接觸過外面的客戶。最初兩年,家明與服務生一同點單傳菜,之後他覺得還是不夠,又走進廚房,「不清楚某個行業的特色,永遠都成功不了」。
開支增40% 餐價不能大漲
家明和拍檔最初計劃開5到10家店面,在內地做一個品牌出來,高峰時,他們曾開過4家店,北京3家,上海1家,但他們去年底轉手了2家店,集中好的廚師和服務員,全心經營餘下2家。事實上,他們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2004年時,家明招聘服務員只要800塊錢,而且都不愁招不到人,但近兩年,南方工廠搶人搶得很厲害,2,000元至3,000元都難請到人。「餐飲業要保證菜品的穩定和服務質量,沒有好一點的廚師和服務員,基本沒法做。」
在人口紅利快速消失的同時,家明感覺到,內地的不僅大城市,甚至連二三線城市的房價、油價、物價都在瘋狂上漲。汽油價和肉價比他剛來時都上漲了幾倍。「租金、水、電、煤、人工、原材料的價格這些年都在一路上漲,我們的硬性開支比剛開始增長40%,但我們漲價不可能漲50%,所以利潤肯定沒以前好。」
家明有時也會去一些內地經營得成功的大的餐廳。他發現,兩地的消費理念並不相同。「北方人可能就比較豪爽,60塊錢的西紅柿炒雞蛋也會吃,菜品不一定好吃,商家賣的是好的服務。但香港人精打細算,要物有所值,500塊錢的龍蝦,1,000元的魚翅也吃,但不是便宜就要來吃,便宜不好吃也不會來。好吃與服務好,各自推銷的賣點不同,當然,兩者都做得好會更成功。」
內需極大 擔心通脹過猛
儘管國際金融和經濟形勢不好,但家明相信,主要會影響貿易企業,內地的內需「太厲害」,香港在內地零售和餐飲業,應該影響不大。他說,他最擔心的還是內地的通脹和人工問題,會成為70年代時的香港。但短時期他仍會繼續在內地做餐飲,看好內地,但會做高一個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