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九月一日是全港八十萬學生開學的大日子。兩個月暑假後,學生們都精神奕奕接受新一年的挑戰。但是部分居住深圳等地的幼稚園和小學初年級的跨境學生,卻因申請不到禁區通行證,未能取道羅湖道乘坐保母車上學,需要在家長陪同下或自行乘搭地鐵,以較曲折的方法回校。這可能對學生的安全構成威脅,亦增加了家長的交通費用負擔。
教育局解釋,羅湖道屬鄉郊道路,也是羅湖管制站的唯一緊急車輛通道,交通流量已嚴重超出負荷。政府為了保障學童的安全,所以不能增加簽發學童禁區通行證。
的確,羅湖道本身的設計並不是為了應付跨境學童,但是政府必須了解學童跨境上學不是一個短暫現象。根據立法會文件,2009至2010學年,新界各區學校有超過8000名跨境學童,較去年增加了19%。
由於通關手續日趨方便,深圳的生活指數較低等因素,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在深圳居住。根據規劃署與深圳市統計處進行的調查顯示,2008年,共有61900名香港人(40700個住戶)居住在深圳。這些住戶的家長受到學券吸引,並大多希望子女繼續接受香港教育。
另外,自從「莊豐源案」和自由行政策推出後,越來越多內地居民來港產子,這些嬰兒全都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可以選擇在港接受教育。由於香港教學質素有一定聲譽,所以這些嬰兒長大後很大機會來港求學。
教育市場亦積極回應需求,例如有團體即將在深圳舉辦跨境學童香港教育展,以方便居民尋找合適的香港學校。從以上角度看,跨境學童對禁區通行證的需求只會不斷上升。無論政府如何勸喻家長安排子女「就近入學」,也難以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政府應有的做法不是設立上限,而是考慮其他方法,解決有關問題。短期而言,若然政府仍然限制每日使用羅湖道的保母車數量,則應統計這些保母車尚有多少空位。就著有關數字,政府可向申請不到禁區通行證的年幼學童補發,並與保母車公司協商,分配有關學童。長遠而言,政府需要修建羅湖道、擴建管制站、開設更多過關通道等,以滿足社會需要。
跨境學童申請不到禁區通行證的問題,只是香港與內地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等進一步加強所產生的現象之一。其他如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內地人來港購物等,政府都需要正視。事實上,這些現象未必一定是壞事,例如跨境學童可以紓緩新界「殺校」等問題;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可能減輕人口老化問題;內地人來港購物可以增加更多就業機會等。只要政府做好長遠規劃,絕對可以將此變為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