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讀書以致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4]     我要評論

青 絲

 早年走訪岳麓書院,曾對著教學齋門口「學以致用,莫把聰明付蠹蟲」的門聯發了好一會的呆。門聯的意思淺顯而精警,是勸諭讀書人切莫讀死書,食而不化,善於應用所學到的知識,比單純地記住知識更為重要。這與岳麓書院的著名校訓「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篤於務實,志於成人」互為輝映,都是在講述同一個道理——讀書不是一個死下功夫的過程,必須與思考、實踐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只不過道理雖然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又往往因人而異,有著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一是受功利思想的影響,一些人讀書的目的,是希望覓得一份好工作,或由此升職,掙取更高的薪金,如此讀書,能考高分即可,至於能不能理解,能否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或工作當中,反倒在其次。

 另外許多人閱讀,並不重視主體的樂趣,也不是為了自身的實際需要,興趣易受外界的引導,常有「趕時髦」閱讀的情況,甚麼走紅就讀甚麼。如「國學熱」掀起的讀經典熱潮,「養生熱」導致的養生書籍大行其道,都是這種為「趕時髦」而閱讀的體現。但是,乍然介入到從沒有接觸過的領域,缺少相應的體悟和思考的過程,書又會讀得索然無味,難以讀下去,自然也不會學到有用的東西。

 戰國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曾說:研究字的人很多,唯獨只有倉頡一人著名;種莊稼的人很多,卻只有后稷被人記住;雅好音樂的人很多,只有夔一個人有名聲流傳於後世;倕擅長制弓,浮游造箭,后羿善射,奚仲發明車,乘杜善於騎馬,造父精於駕車。這些人能夠史上留名,就是他們善於運用所學的緣故,由此專精於一技,所以被後世的人們記住。其意就是強調,學習應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造就人才。

 西漢學者揚雄在寫給另一位著名學者劉歆的信裡說:我剛入仕的時候,自感過去沒有系統讀書,學問不足,卻又喜歡含義深遠、文辭優美的文章,所以主動上書,願意三年不領薪俸,以期心靜而專注地學習。皇帝同意了我的這一請求,還讓尚書發給我六萬錢,供我作為筆墨費用,並允許我到皇家藏書的石渠閣裡讀書。一年後我寫出了《繡補》、《靈節》、《龍骨》等作品,漢成帝非常欣賞,我讀書也更為方便。每有官員進京匯報工作,我總是會帶著筆墨前往,聽那些來自各地的孝廉及小吏講述發生在地方的新奇事情,回來後就抄錄到木板上,作為文章寫作的素材,這樣做至今已有二十七年了。

 揚雄能夠以辭賦揚名,就是善於消化從各方面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的結果。而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善於應用所學,這是一個由「術」提升到「道」的過程,也是每一個讀書人都力求達到的層次。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示 範 (2011-09-14) (圖)
古今講台:太陽公公 (2011-09-14)
豆棚閒話:讀書以致用 (2011-09-14)
生活點滴:去海南看那藍藍的海 (2011-09-14) (圖)
心靈驛站:隱 居 (2011-09-14) (圖)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魂歸何處(下) (2011-09-13) (圖)
人文世相:啟蒙的當代意義 (2011-09-13)
心靈驛站:愛情的遊牧民族 (2011-09-13) (圖)
詞話詩說:下流 (2011-09-13)
賀中秋.七律 (2011-09-13)
歷史與空間:揭開深宮神秘面紗──清代皇帝一天的生活 (2011-09-11) (圖)
坤寧宮東暖閣 (2011-09-11) (圖)
文化觀察:相信愛情,但不相信結局 (2011-09-11) (圖)
文藝天地•浮城誌:地鐵裡的母與子 (2011-09-11)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在首日的日安 (2011-09-11)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一) (2011-09-11)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魂歸何處(上) (2011-09-07) (圖)
古今講台:堯舜時的農業 (2011-09-07)
開卷有益:現代愛情故事的陰冷氣息 (2011-09-07) (圖)
豆棚閒話:不動,則肉身不痛 (2011-09-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