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填海炸島 內地近半海岸受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圍海造地的海邊,充斥著垃圾。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用開發陸地的思維和方式開發海洋,是當前內地海洋經濟發展諸多矛盾和難題的根源。據了解,過去十多年,內地大陸沿海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已經消失了460多個,超過一半的大陸海岸線已經人工化,漁業資源亦面臨年年捕撈過量數倍的狀況。

 據2011年《中國海洋發展報告》披露,內地沿海港口發展和臨港工業基本都是靠圍填海形成,「在地方短期利益驅動下,正在形成對岸線盲目搶佔、低值利用的局面。」按交通運輸部已批覆的18個沿海港口發展規劃,需佔用2,251公里岸線、1,251平方公里陸域以及1,615平方公里錨地用海,僅18個大型港口岸線未來規模就佔大陸岸線總長的13%。

耕地受限 向海要地

 「海域空間的誘惑太大了。」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劉容子分析指,「像江蘇、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市人多地少的矛盾由來已久,又受到耕地紅線、佔補平衡等土地政策限制,面對海域這塊空白,全都衝過來了。」

四次圍海 愈演愈烈

 最令海洋國土管理者和研究者們著急的,還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圍海造地、填海連島。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國土資源部特聘專家方克定指,內地從1949年開始先後經歷了四次圍海高潮: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圍海曬鹽;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圍海造田;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的圍海養殖。目前,正在經歷的第四次填海高潮,始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主要是沿海一些地方政府主導的港口經濟和臨海工業,填海、圍海造地的規模遠超過去,「旗號都是發展海洋經濟。」

追逐GDP 專家籲緩行

 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十二五」規劃綱要,綱要第十四章對「推進海洋經濟發展」作出了規劃。在此前後,國務院已經批覆了覆蓋十一個沿海省市的沿海開發規劃。「現在,地方一提起海洋經濟,就是海洋這塊能為GDP貢獻多少,結果導致大幹快上。」面對沿海地區如火如荼的狀態,受訪專家建議決策者多講點危機意識和環境壓力,「海被填了,島被炸了,再去恢復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放慢腳步、放穩腳步。」

相關新聞
加息急凍港樓市 (圖)
金九銀十褪色 內地樓市「虛降」 (圖)
內地將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
港破最大毒案 檢6億可卡因 (圖)
史上最激區選 取勝還看實績 (圖)
港地質公園 升格世界級 (圖)
泛歐債券恐撕裂歐元區 (圖)
專訪著名學者于丹:巧用東方智慧推國學 (圖)
「九一八」80周年 內地百城鳴警報 (圖)
中國是否救歐洲惹熱議 (圖)
坐港鐵遇色狼 最細苦主2歲 (圖)
梁振英:解決貧窮須「膽識」 (圖)
街坊大狀蘇俊文 打造法治深水埗 (圖)
單車意外大升21.7% 沙田大埔揭8大黑點 (圖)
填海炸島 內地近半海岸受損 (圖)
周鐵農:對台軍售損害美國人民 (圖)
「肯尼迪詛咒」疑再應驗 (圖)
奧巴馬擬徵「股神稅」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