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
行政長官宣佈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長者政策有突破。進一步而言,政府可提供更多空間,發揮長者的能力。
施政報告提出了「廣東計劃」,讓選擇在廣東退休安老的長者可以在當地領取高齡津貼,毋須返港。這種福利可攜性措施具突破性,令7萬名居於廣東省的長者免卻舟車勞頓之苦。但是該措施的另一個效果是鼓勵了長者到內地退休。根據統計處的數字,全港98萬名65歲以上的長者,有4%表示希望回到內地養老。
就此根本性政策的改變,政府應作更佳預備,逐步把其他長者福利擴展至內地,方便長者。當中醫療券是另一個較易實行的突破點。現時,政府延長醫療券試驗計劃,每位長者可以獲得10張50元的醫療券,使用本地的醫療服務。政府可考慮將計劃延伸至廣東省的指定醫院。當然,合作醫院的選定、醫療券價值兌換、領取手續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另外,2012年,首間由香港大學和深圳市當局共同籌辦的醫院將會開始提供服務。事實上,部分長者在內地退休的最大憂慮是內地醫療服務質素參差不齊。就此,政府應鼓勵更多港資機構與內地合辦醫院。同時,2010年,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簽訂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訂明,「探索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廣東設立全資(獨資)醫院的可行性」。特區政府可就此與廣東省積極協商,協助港資企業在內地開辦醫院,以供長者選擇。
施政報告也提出了不少支援長者的本地措施,例如以兩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研究推行社區照顧服務券、推出公眾泳池月票等。一直以來,香港的發展有賴上一代的努力,社會應對其退休生活有所承擔。但是必須指出,長者不應被簡單地視為是負擔。事實上,長者仍想服務社會。問題是政府需要推出更多支援措施,讓他們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1981年,香港的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2.3歲和78.5歲,至2010年,為80.0歲和85.9歲。壽命的延長令長者能較明顯地分為年齡較年輕和較年長兩批人士。針對後者,政策可集中在安老養老上;針對前者,政策則可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雖然香港沒有法定的退休年齡,但是一般而言,至少按政府僱員的標準,退休年齡為60歲。長者退休後,很難重投勞動市場。但是某程度來說,60歲開始是人生一個較為輕鬆的階段,這是因為養育子女和照顧家庭的重擔已經過去。長者可以更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部分想退休安老;部分想學習進修;部分想繼續工作;部分想擔當義工等。
舉例而言,工作上,長者累積了不少經驗、知識、技術,若然政府能提供支援,他們在某些工種如學生教育、陪月和託兒等可能更為勝任。而且,他們轉工意慾較低,企業能有較穩定的人手支援。社會也不會白白浪費人才。就此,部分機構便舉行長者招聘會,為有意工作的長者提供方便。政府應鼓勵更多機構舉辦長者招聘和義工募集活動。同時,應加強有關方面的教育、宣傳工作等,杜絕歧視,讓長者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進一步而言,政府可以研究其各類工種的人手供應情況、未來需求等,以短期合約形式,聘請有意繼續工作的長者到有需要的崗位上。同時,考慮調整強積金制度。一般而言,65歲前的僱員只要其僱傭合約期不少於60日,仍要參與強積金供款。就此,政府可考慮將年齡調低至60歲,以增加長者的工作意慾,並省卻企業再招聘長者的手續。
事實上,長者政策不止安老養老,還有更多方面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