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 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
「勝不驕,敗不餒」,建制派所贏得的每一個議席都得來不易,須警惕「受了傷的獅子才更加可怕」。未來選舉,更要慎防政治學上常見的「鐘擺效應」。總之,更加要謙虛謹慎,不可鬆懈,更致力求民心、助民生,繼續盡心盡力為市民大眾真誠服務。
有智者言:「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同樣,選舉又怎會有無緣無故的勝和無緣無故的敗呢?
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為41.4%,逾120萬選民投票,為歷年最高,清楚反映了民意。結果顯示,建制派候選人勝出了大多數議席,而反對派的議席則較4年前有所減少。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支持164名候選人,其中115名獲勝,成功率為70%。是次勝敗的結果,大都是可預見,有前因的。
「為反而反」令市民反感
過往幾年,反對派不改其「為反而反」風格,甚至變本加厲,於議會內外鼓吹或縱容非理性的激進示威行動,無意義的爭吵,空談民主,罔顧民生,反高鐵,甚至暗中力推政黨義工拉停港珠澳大橋,力催外傭爭居港權,無視拖垮香港的危險;就連財政司長修改了預算案,向市民派發6000元,廣獲好評時,反對派依然不予支持,否決臨時撥款決議,十多萬公務員差點斷糧,香港停運,連綜援等社福開支亦幾乎受到嚴重影響;還有罔顧民心民意,致力勞民傷財的「五區公投」,市民一一看在眼裡,又怎會不厭煩,怎願意繼續支持?
成功非僥倖,成功尤須苦幹。建制派的候選人,大多數扎根社區多年,付出無數時間投入社區服務,不少候選人更曾經歷過敗選,依然不離不棄,再接再厲,默默耕耘,與街坊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有實績支持,當然贏得信心。有曰「猛虎不及地頭蟲」,那些於選舉報名時突然空降的「政治明星」又怎能以心相比?倘若選民投票,首重候選人的名氣,而非其過往的政績,那才真真正正是民主倒退!
建制派為民服務備受肯定
雖不能單以成敗論英雄,但是次選舉結果,證明建制派方向清晰正確,「集中精神發展經濟,切實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包容共濟促進和諧。」建制派不但要有長遠的民主理念,更要有細緻的地區服務。小如替市民填寫領取6000元的申請表,組織義工探訪活動,送上人間溫情;舉辦社區活動,促進街坊間的聯誼,拓展社交圈,凝聚街坊力量,提升社會資本等。以上種種,看似微不足道,卻大大增進了家庭、鄰里和社區和諧,豐富了街坊的生活。這些,不一定需要很多資源,卻十分考驗社區工作者的愛心、熱誠和毅力,至少,他們是否願意長時間投身社區?組織和維繫義工團隊,都是很費心力的,區議員或社區工作者是否願意兼顧?區議員的努力,市民是看得見、聽得到、接觸得到的,絕非選舉期間便宜的空喊口號可以相提並論。正應了劉備教阿斗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區選失利,大狀黨的黨魁表示:「民主路愈行愈難」。實在令人不解,一個公平公正的民主選舉,得民心者得議席,歐美國家的選戰勝負更替也是理所當然的常理。何況今屆的投票人數創下新高,反映公民意識持續提高,民主路無論如何是向前邁進了,又怎會是「愈行愈難」?以往當反對派佔優時,卻標榜「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準則何在?
建制派的成績值得肯定,市民的支持也是實實在在。誠然,「勝不驕,敗不餒」,建制派所贏得的每一個議席都得來不易,須警惕「受了傷的獅子才更加可怕」。未來選舉,更要慎防政治學上常見的「鐘擺效應」。總之,更加要謙虛謹慎,不可鬆懈,更致力求民心、助民生,繼續盡心盡力為市民大眾真誠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