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賽德克.巴萊》原住民的彩虹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1930年,日治時代的台灣台中州能高郡霧社,爆發當地原住民部落針對日府的造事反抗,殺死過百名日本人,隨後遭到日督府大量兵力的反攻,上千名原住民遇難。史稱「霧社事件」。歷史教課書記下了反抗部落代表賽德克族及其首領莫那魯道,短短幾行字,卻讓1969年出生的漢人魏德聖,一不小心跌進了歷史的深處。繼《海角七號》之後,除了膽量、知識、朋友,他還需要更多的資金和運氣。7億新台幣(約1.4億元人民幣)的大片規模,4個半小時的片長,魏德聖借錢血淚史是事實,他讓台灣原住民揚眉吐了氣也是事實。

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小島

 魏德聖的樣子容易讓人誤會:個子不高,皮膚白淨,戴著眼鏡,沒甚麼髮型,滿腦袋搭著,一團和氣。只憑外表,難以想像那7億新台幣他是怎樣一點一點籌借的。《賽德克.巴萊》在台灣本土票房已突破6億,與之對比的,是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遭遇的滑鐵盧。「那個剪輯版本,應該說,我很不滿意。故事和邏輯我們醞釀了12年,但威尼斯節那邊只給我們1個月時間剪成兩個半小時,而當時我們連足版的剪輯都沒有完成。故事雖然是完整的,可文化性和歷史性都傳遞得不夠,觀眾看後只會有更多的問號。」足版上半集會於本月17日在香港上畫,樹欲靜而風不息。

文明和原始的衝突

 幸好台灣本土觀眾看不到威尼斯的「縮水版」,一面歡慶本土片的「復興」,一面有原住民在facebook上呼朋喚友,還要特別強調,請穿上民族服飾入場。「很美的現象啊。他們穿上傳統服裝,走到街上,吃一頓午飯,再進電影院看電影,散場後再去買一點東西,最後回家。他們不會覺得不好意思,而是很驕傲。」一部電影讓人回歸到看電影最初的儀式和尊嚴。「他們還會互相提醒說,不要戴頭飾哦,會擋到人家。其實,當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文化是美的時候,寬容度也增加了。族群的和諧就是這樣美。」

 魏德聖是漢人,拍《賽德克.巴萊》,要用到賽德克語、日語,他一樣都不會。可是,這個有關原住民部落的英雄故事,卻縈繞著他長達11年。影片講台灣原住民部落之一的賽德克族人,在日佔達30多年後,以幾乎集體殉葬的方式,與日本人對決,族群最後從千人劇減至200人。他從歷史悲劇中看到了抗日和反日的仇恨以外的東西。

 「講國家跟國家的仇恨,在內地是這樣,因為那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戰爭。在台灣早期也是,甲午戰敗,日本接收台灣就是用強取的方式,但就霧社事件來講,它不是對軍國主義的反抗。在主角莫那魯道年輕的時候遇上日本的侵略。之後過了35年,教育、工程進來了,體制也建立了,看上去好像一個地方被降服了。但其實除了早期對日本人的仇恨還醞釀在心中,最後的問題則成為了一種文化上的衝突。」

 「我們下集開場的第一句話就是『好獵人要懂得安靜地等待。』等的是族群意識重新被建立起來。甚麼時候被建立起來?當孩子們、第二代長大以後,他們開始覺得失去了文化信仰,去找回我是誰的時候,反抗就不是在反侵略,而是要拿回族群的傳統,取得上天堂的自由。」

進入仇恨的原點

 教科書裡有關「霧社事件」的交代,只有短短兩行字。一次魏德聖偶然讀到台灣漫畫家邱若龍的作品《霧社事件》,令他大為震撼。

 「一開始是好奇,後來逐漸對霧社事件有了更多了解,更無法自拔。如果從反抗初期的抗日切入,這個故事很容易講。但當你了解了很多歷史層面和細節時,你心裡會有很多的為甚麼。為甚麼連女人孩子也要殺?為什麼活下來的人既然那麼痛苦不死了算了?為甚麼鐵木瓦力斯要幫日本人打仗?為甚麼莫那魯道明知道會輸,還要打這場仗?他為什麼要脅迫其他部落參與?為甚麼日本人用這麼大的軍力去反攻?之前的侵略是侵略,但後來日本人為這個原始部落引進了文明,錯在哪裡?文明不對嗎?難道要回到從前的獵人文化才是對的嗎?」

 「很多問題我想不通。去看了很多書,去問了很多人,去了解很多歷史後,我得到的結論是:不要從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要從傳統信仰的角度、傳統獵人的思維去想,就會看到更高的層次:日本人自以為的文明給傳統原始民族的衝擊是:你不是一個人。但為甚麼我不是人?為什麼你認為我是動物要把我變成人,變成你的樣子才是人?從信仰的角度,你會驚嘆地發現,很多的矛盾和問題有了一種合理性。雖然這是對現代人的一種挑戰,但也讓他們了解到不同文化族群的人在想什麼,會得到一種諒解:諒解殘忍的背後夾帶的族群使命是甚麼,以及諒解日本人所帶來的文明使命背後的矛盾。歷史的東西,就必須要進到仇恨的原點去觀察。」

 浪漫愛情片《海角七號》2008年在台灣取得該年本土最高票房,人們開始知道有個名叫魏德聖的導演,但那只是魏德聖為拍《賽德克.巴萊》所實施的一項冒險策略。2003年,他就曾以一部5分鐘的試拍片籌備,募款失敗後才改拍劇情長片。看到《海角》的成功,魏德聖等都沒等,決定向他的理想起跳,「《海角》之後,也不是沒有猶豫過,」魏德聖說:「我覺得我的能力還不足以挑戰這個案子。可是如果我再去拍其他的案子,萬一賠了就更沒錢拍了。好像去攀一個山頭,如果先跳到高一點的台子上,是離頂比較近,但不見得比較簡單,既然直接跳到山頂會掉下去,而先跳去別的高台再起跳也可能會掉下去,那為甚麼不直接跳?不然就永遠沒機會了。」

文明的終極是反省

 日本明星安藤政信、田中千繪飾演片中日本軍官及其妻子,涉及國族形象,演員曾有擔心,魏德聖要做演員的工作。「我跟他們說,把這些角色看成是一個個人,而不是日本人。從影像也看得出來,這是時代的錯。在太平年代你是一個好警察,你還去學原住民的語言,孩子、妻子統統帶到山上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山上很危險,但你把他們當朋友,可是你得到的結果是,你的家人被你最好的朋友殺了。你會怎樣?你當然會報復。這是最基本的人性,不是國家、民族問題。」

 「我曾經跟一位日本學者對談,他也認同我的想法。我看電視劇《龍馬傳》,那時日本閉關鎖國,美國去逼他們開放。日本因為鎖國很弱,面對西方的遭遇和中國一樣,只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想法很簡單,就是要保衛國家。但為甚麼日本有能力自保之後,就開始侵略別人了呢?難道一個國家的強盛是為了侵略別人?那位學者也不知怎麼說。」

 「一個文明帶給你很大的野心,希望侵略、佔領別人。世界上的文明產生強大的國家,就產生了強大的侵略力,歐洲、日本都是。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文明的終極價值應該是反省、互相理解。」

 拍片之初,有人對魏德聖身份的合法性產生質疑,他不是原住民,沒有經歷過歷史,憑甚麼有資格講這個故事?憑甚麼能保證就能講好?他發現,解釋再多,說不如做。上部上映的時候,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下部出來,聲音漸漸平復。

 「我一開始跟賽德克遺族的部落人溝通,跟顧問開劇本會,後來就有紀錄片紀錄部落裡的幸存者,還找部落後代的人,我們的總顧問出了一本書,把電影與史實違背的地方都講出來,讓觀眾看到霧社事件的原貌。」

 「電影拍出來後,還沒有上映之前,我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上到部落去放映給他們看,先取得他們的信任。因為戲劇的效果有些張冠李戴,但事件是真的,這需要向他們解釋。不過放映完後,部落對我們是感謝的。其實,這個賽德克遺族部落在霧社事件之後反省很大。他們開始很注重教育,是全台灣原住民裡面知識教育最高的。因為只有教育才能進入社會核心,才能不被欺負。他們族人從事教育的有3成,2成以上從事公職。你在他們村裡喊一聲老師,好幾個人都會回頭。」

 影片受到國際矚目,有人標籤魏德聖為商業片導演,他氣不打一處來。「如果是商業片,為甚麼我在提劇本企劃時,沒有人認為會賺錢?沒人願意投資?拍之前說我是藝術片,拍完後賺了錢就說是商業片,這個價值標準在哪裡?」

《賽德克.巴萊》新剪輯版本正拿去內地送審,希望能得到放映。「即使被罵我也甘願,我很想聽聽內地觀眾的想法。兩岸需要了解,了解後才談應該怎樣解決問題。」魏德聖說。

相關新聞
《賽德克.巴萊》原住民的彩虹橋 (2011-11-11) (圖)
視事追擊:看不下去的《南極大陸》 (2011-11-11) (圖)
影展熱片:林書宇想要講下去的故事 (2011-11-11) (圖)
新碟上架:《美國隊長:復仇者先鋒》3D Blu-ray (2011-11-11) (圖)
再問港產電影前路 (2011-11-04) (圖)
港產片:非一般的服務性行業 戲院經理 (2011-11-04) (圖)
影音館:《潛逃時空》—電子•時間 (2011-11-04)
二手好碟:傳說中的互助精神—《新難兄難弟》 (2011-11-04) (圖)
《大藍湖》 回家再上路 (2011-10-28) (圖)
銀幕短打:從電視消費電影光芒 (2011-10-28)
視事追擊:鵲橋兄弟們 (2011-10-28) (圖)
畫裡畫外:異國中的異國風情 (2011-10-28) (圖)
《李獻計歷險記》像80後又勇敢又溫柔 (2011-10-21) (圖)
銀幕短打:「奪命」的港式氣勢 (2011-10-21) (圖)
影音館:《渾身是勁》—返鄉下,跳勁舞 (2011-10-21) (圖)
影碟別注:《殺神少女漢娜》 (2011-10-21) (圖)
微電影 新網絡時代的饕餮盛宴 (2011-10-14) (圖)
微電影拍客 小人物玩轉大舞台 (2011-10-14)
背包客電影人 微電影熱潮迎機遇 (2011-10-14) (圖)
《老男孩》的青春不打烊 (2011-10-1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