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花墟變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16]     我要評論

湯禎兆

 近來因為旺角大球場的重開,於是也惹來一時的鬧哄哄,由街坊阿叔圍攏聚話當年,到重建後球場以及看台的硬件對照,都成為消閒雜扯的娛樂焦點。我不是花墟人,印象中入旺角場看足球的次數也少之又少,相信球場重建後,使用球場的停車場服務(入口由花墟道改至界限街)會遠遠高於購票入場的機會,但對它的重生始終仍是帶有一定的期盼。

 其實花墟的變化,早已默默進行。不少街坊都會記得太子道西及洗衣街的十字路口,一向是某車行的陳列室所在地。但自從陳列室關閉後,附近舖位最近改為租給食肆,舖前空地也一度改建成小市墟,讓出售不同精品的小店主可以在此展示貨物,連帶鄰近食肆又架起露天的茶座,於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氣的小商集便建構而成。

 大家都知道花墟一帶是香港地道文化的集中地,由雀仔街、花墟乃至金魚街都是庶民色彩濃烈的地方。不過出入花墟的人都不難發覺,在那裡遊逛難生閒情,除了人多擠擁之外,更重要就是沒有喘息的停坐空間。我說球場重開停車場很重要,駕車人士相信都曾體會過花墟道的亂象,唯其有合法的泊車空間,閒情才可油然而生。

 而且在花墟的區域中,只有一些街坊式的茶餐廳,想喝杯像樣的咖啡,大抵也不是一件易事。小市墟的出現,簡言之就是把西貢的悠閒風情,移植至太子的鬧市中。

 雖然附近車水馬龍,空氣質素不見得盡如人意,但在一個懶洋洋的周日午後,於花墟買一兩束鮮花,再信步閒逛過來在露天茶座休息一會,已經屬不太奢侈的都市周末享受了。

社區的活力從來都並非由上而下所能建構而成,無論硬件有多完備,最重要還是使用者的出入往來。花墟的小變身,透過人流的多寡及使用者的不同成分,足以令我們知道正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希望彼此珍惜,令匆忙的鬧市可以多一片綠洲供人喘息。

相關新聞
閱讀在行動 (圖)
社區書展的閱讀實踐 (圖)
電子還是紙質—解析未來的閱讀模式 (圖)
社區書展活動詳情:
N城記:上海/北京•走向公眾 (圖)
歷史與空間:李攀龍或是李攀蟲 (圖)
古今講台:《周禮》中的古代官職
亦有可聞:漫說象棋
來鴻:一隻茶杯 (圖)
豆棚閒話:調節的弱化
百家廊:請讓老人享受夕陽餘暉 (圖)
翠袖乾坤:莫文蔚:黃金盛女人板
天言知玄:玄學也要進化
琴台客聚:喬布斯與辟谷
杜亦有道:疑似傷痕文學
隨想國:萌
路地觀察:花墟變身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