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選舉勝負是一時,政黨及從政人士的民主器度、黨格才是長遠,才是關係其人其黨能否得到市民支持的重要因素。激進反對派區選議席減少了,不是選民貪圖小利,不是選民被人蒙蔽,而是他們屢屢倒行逆施犯了眾怒,這正是選舉結果所反映的事實。反對派何以視而不見?何以仍然不斷尋找甚至製造各種荒謬的藉口?這說明反對派至今仍不知反省,這樣的政黨自然難有前途。
每次選舉,都是政黨或從政人士的一次民意檢閱,得勝固然可喜,證明這幾年的工作得到市民認同;失敗了說明工作做得不夠,政策及方向違反市民意願,有民主器度的從政人士理應虛心接受批評,反省不足,再在下次選舉中爭取市民支持,這才是民主的真諦。可惜的是,一向民主喊不停口的激進反對派,卻暴露其毫無民主器度,輸打贏要的真面目,不但沒有反省自身的不足,為選舉承擔責任,反而不斷尋找以至製造各種光怪陸離的藉口,推卸責任,甚至將選民百般侮辱,這樣的人還配爭取民主嗎?
從政人士承擔選舉責任只有一個,就是問責下台,這種政治倫理在全世界都是一樣,並非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選舉失利向選民向黨友負責,以展現出問責的態度,未來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相反戀棧權位,四處推諉,損害的不只是個人的政治聲譽,整個黨都會受到拖累。這次區選反對派激進政黨的議席都減少了,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說明其路線方針得不到選民認同,其參選人在多個選區中的投票率大增,不少分析都指是過去不投票的選民都走出來,懲罰屢屢靠害港人的公民黨及煽動暴力的「人社」等激進反對派,就是公民黨的創黨成員湯家驊也批評敗選是由於梁家傑等領導層倒行逆施,犯了眾怒所致,這種明擺著的事實反對派何以仍視而不見?仍不肯回應選民的憤怒呢?
製造政治爭議 轉移問責視線
梁家傑至今戀棧不去,固然是因為公民黨內選無可選,而且是代表了黨內鷹派的激進路線,保梁家傑即是保自己,自然要全力保梁,哪管黨內不少黨員及社會下台之聲不斷,梁家傑依然是雷打不動,這樣漠視民意的做法已經與民主無緣。更離譜的是,公民黨以至整個反對派,在事後沒有為自己的禍港行為致歉,反而不斷卸責抵賴,梁家傑先是提出了所謂的「蛇齋餅粽論」,將選民都說成是貪圖小利,毫無獨立思想的人,如此公然侮辱選民,不但反映反對派尤其是公民黨的精英心態,對服務市民萬般不屑,而且說明他們一心在區內搞政治,並非是服務市民。
梁家傑的「蛇齋餅粽論」被選民鬧爆後。反對派又有新招,一方面製造其他政治爭議,轉移視線;另一方面在選民登記上大做文章,為敗選尋找藉口。日前,反對派就提出所謂捍衛新聞自由的動議,聲稱特區政府「刻意妨礙新聞自由」,如在有政要訪港時限制傳媒採訪的行徑,包括阻撓攝影記者拍攝、安排遠離現場的採訪位置、拒絕傳媒採訪只發放官方短片和稿件等,並且翻炒早前港大的保安爭議。事實上,港大保安爭議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波,是一件極普通的保安爭議,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如果此說成立,那英美等國同樣對政要訪問有嚴密的保安安排,也有各種傳媒採訪的指引,豈不都是一樣「妨礙新聞自由」,反對派為什麼不批評?說穿了,反對派突然找出港大保安爭議說事,不過為了將社會的注意力放在這些沒完沒了的爭議之中,並藉此大力炮轟特區政府,這種伎倆反對派過去早已屢試不爽,現時再來一次,說明其已經黔驢技窮。
不知反省 難有前途
至於近日反對派及其喉舌如《蘋果日報》之流借所謂選民登記去大做陰謀之論,更是令人失笑。《蘋果日報》造新聞不是第一日,但至少也要弄清楚事實,凡是參與過選舉的人士都會知道,在一個單位出現多個選民登記是極為平凡的事,例如在深水埗、油麻地、彌敦道等舊區,不少幾百呎的唐樓隨時可「劏」出幾個以至十幾個單位出來,供基層市民居住,如果以一個單位有一至兩個選民計,有十多個選民登記是十分普遍的事,有選舉經驗的人相信都曾經歷過這些情況,根本不足為奇。又如有些選民尤其是租房住的市民,經常都要搬屋,但未必會定時更新選民地址,導致寄信時出現錯漏,這也是常有之事。過去立法會也多次討論過有關問題,但由於涉及較複雜的技術問題,要全面解決並不容易,只能在技術上盡量改善。而今屆區議會被退回的投票通知書已經大幅減少,說明措施有一定成效,反對派明知道這些情況的原因,仍要大做文章,大力散播陰謀論,目的為何,不說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