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為了穩住作為本港經濟骨幹的中小企,我們認為港府必須對症下藥積極支援中小企,為他們防風擋雪,設法穩住投資和就業巿場信心。例如把中小企的利得稅由16.5%減至15%,並且引入「年度虧損回撥」讓企業上年度的稅款可抵銷本年度的虧損,或是容許企業緩繳暫繳稅等,務求在稅務上減輕中小企的負擔,並且重推特別信保計劃,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
受歐美債務危機影響,各方都預期香港來年的經濟前景不容樂觀。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便警告,全球經濟增長已達警戒點,在最壞情況下,本港明年經濟隨時出現負增長0.5%,即會再次陷入衰退。早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在APEC期間與特首會面時亦指出,香港經濟的內外環境都存在著不穩定因素,既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內部又面對高通脹,要求特區政府要充分估計形勢,有所準備。就此,曾特首已承諾有需要時會推出措施協助中小企。現時本港經濟已臨到轉角位,中小企的經營環境亦越趨困難,信心更已跌至區內谷底,我希望政府務必要把握時機,果斷出招。
經營環境困難 政府果斷出招
其實,本港中小企要應付本年五月新實施的最低工資,又要應付高通脹、高租金等已是疲於奔命,若缺乏政府支援,最後有多少中小企可渡過未來經濟寒冬,實在是一個大疑問。正如曾特首所指,經濟增長今年相信只可達預測下限的5%,明年經濟可能大幅放緩至2%,出現技術性衰退,要經歷幾個季度的困難時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近日亦表示,歐洲債務危機有蔓延及惡化跡象,歐元區有可能步入衰退,情況令人擔憂。事實上,紡織、玩具、鐘錶和電子四大工業的聖誕訂單已錄得5%至50%的跌幅,不少中小企已是屋漏更逢連夜雨,遇上客戶拖數、融資困難、匯兌損失等棘手問題,亟待支援。
根據10月份「滙豐中小企貿易信心調查」,香港中小企的信心指數已跌至95,不但跌穿100點的興衰分界線,更已迫近金融海嘯時錄得的92點。澳洲會計師公會最新公布的2011年亞太區小型企業調查結果亦顯示,在澳洲、香港、新加坡等6個亞太地區的小企業中,本港的悲觀指數與澳洲並列第一;本港的被訪者只有3%認為未來經濟會有強勁增長,另33%認為會有輕微增長,只有61%香港小企對明年業務增長有期望,比去年調查的83%大幅下降,而預計業務將收縮與強勁收縮甚至倒閉的港企比例為17%。
須對症下藥支援中小企
中小企佔全港私營企業的98%,僱用了173萬餘人,聘用了近半的總就業人口,對穩定就業市場確實是舉足輕重。但最近有人力公司調查顯示,整體行業中,有8%企業擬在本季內裁員,較上季急升7個百分點。而統計處最新數字亦顯示,本港失業率已重新掉頭上升,上升了0.1個百分點至3.3%,進出口貿易、批發業,及清潔等行業均見失業率上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還預期,受到外圍經濟影響,失業率仍然會有一定的上升壓力。
故此,為了穩住作為本港經濟骨幹的中小企,我們認為港府必須對症下藥積極支援中小企,為他們防風擋雪,設法穩住投資和就業巿場信心。例如,即使曾特首未能兌現全面減利得稅的競選承諾,在此非常時期,亦應把中小企的利得稅由16.5%減至15%,並且引入「年度虧損回撥」讓企業上年度的稅款可抵銷本年度的虧損,或是容許企業緩繳暫繳稅等,務求在稅務上減輕中小企的負擔,並且重推特別信保計劃,協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
總之,當局須籌謀全方位支援中小企、穩住就業、保住民生,協助整體社會渡過迫在眉睫的經濟嚴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