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不能扮演歐洲救世主的角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5]     我要評論

喬新生教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

 中國願意幫助歐洲解決債務危機問題,前提條件是中國必須擁有話語權。換句話說,在國際金融市場和歐洲的金融穩定基金之中,必須承認中國的存在。如果中國注入資金,卻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不能參與穩定基金的決策和管理,那麼,中國當然不會把自己的金錢投入到無底洞中。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中國外交部「藍廳論壇」上發表演講,認為中國不是舊式強權國家,毫無利用金融工具謀取權益的打算。中歐之間的合作關係是互利互惠的,在歐洲應對主權債務危機之際,中國通過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資,購買歐洲債券和增加進口、擴大企業投資等方式,支持歐洲國家增加就業和恢復經濟增長,這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的發展。今後中國將繼續參與國際社會和歐洲一道克服危機的努力。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她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救助歐洲命題不成立,因為錢不是這樣用的」。海外新聞媒體在報道這一新聞的時候普遍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直截了當的表明中國的立場,中國不會為歐洲援助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提供資金。

歐洲只強調中國的義務而忽略權利

 這一表態或許能夠從一個側面反映中國與歐洲關係的微妙變化。歐洲一些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國家領導人公開表示願意幫助這些國家渡過金融難關。中國國家領導人在歐洲訪問期間,多次表態願意幫助歐洲國家擺脫金融危機。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歐洲國家在處理經濟危機的時候,似乎忽略了中國的感受,在一些重大決策方面作出了不理智的舉動。中國要求歐洲給予中國正常貿易國家待遇,這本來是一個合乎情理、水到渠成的安排。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居然出爾反爾,一方面表示積極支持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大家庭平等一員,另一方面卻斷然拒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為了取得平等的貿易地位,不得不再忍受五年時間。這對於一個正在崛起的貿易大國來說,所帶來的精神上的屈辱遠遠大於遭受的經濟損失。

中國不能扮演「散財童子」的角色

 中國願意幫助歐洲解決債務危機問題,前提條件是中國必須擁有話語權。換句話說,在國際金融市場和歐洲的金融穩定基金之中,必須承認中國的存在。如果中國注入資金,卻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不能參與穩定基金的決策和管理,那麼,中國當然不會把自己的金錢投入到無底洞中。中國現在需要的是權利和義務對等的條件,歐洲國家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中國是在爭取他應該得到的東西。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這對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儘管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過多,但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因為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而要扮演「散財童子」的角色。中國在外匯經營管理過程中,始終要堅持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原則,不能因為自己的外匯儲備數額龐大,而無償援助其他國家。

 當今世界金融市場發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西方國家在金融衍生產品開發和交易的過程中,不斷地放大風險,並且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風險。對於歐洲所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國避之唯恐不及,當然不願更深地介入歐洲國家的矛盾中去。中國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願意與歐洲國家建立正常的貿易關係。但顯然歐洲主要大國不這樣看,他們希望中國給予更多的援助,卻不希望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擁有話語權。這種強人所難的做法,不可能被中國所接受。西方一些新聞媒體所散佈的關於中國利用金融工具謀取權益的打算,實際上是一種不合邏輯的分析。金融產品本身就具有營利性特徵,中國利用自己的外匯儲備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獲取利益,不僅是正當的權利,而且也是今後中國外匯經營的目標所在。不能因為西方國家面臨金融危機,而阻止中國在金融市場小心翼翼地從事外匯交易。中國不是任何國家的殖民地,也不是西方國家的附屬國,中國是一個擁有金融主權的獨立國家,在外匯經營中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應當積極利用自己的外匯儲備,提高自己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這是典型的倒因為果。如果中國的外匯投資經營機構缺乏必要的能力,導致中國外匯儲備損失慘重,那麼,非但不能提升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反而會讓人家瞧不起。只有充分運用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波詭雲譎的外匯市場獲得更多的利潤,才會讓一些市場經濟國家刮目相看。

規範海外投資行為 營造有利輿論環境

 中國當前堅持穩健的外匯投資政策是正確的。但是,從經營的結果來看,還不盡如人意。中國在外匯投資方面,過多地聽取美國金融投資者的意見,從而導致中國的投資方向和投資領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當今西方國家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如果在西方國家從事外匯投資經營,必然會遭到西方國家貿易保護主義者的阻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闢第三世界國家市場,利用中國的外匯儲備,改變中國的投資結構和貿易結構,在富饒而美麗的非洲和拉丁美洲擴大中國的貿易投資數額。只有這樣才能避其鋒芒,確保中國外匯投資獲得穩定收益。

 中國不謀求經濟以外的國際利益,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活動不會產生政治上的影響。事實上,近些年來中國在非洲一些國家的貿易投資,已經引起歐洲國家的高度關注。這些國家的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中國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消息,並且刻意地渲染中國投資者與當地居民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是一種典型的「酸葡萄」心態。中國政府一方面要據理力爭,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提醒中國的企業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當地的法律和合同的約定,在處理與駐在國居民糾紛的時候,注意平等互利的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未雨綢繆,盡快制定《海外投資法》或者《海外貿易法》,全面規範中國企業海外的投資行為,把中國的對外貿易投資納入法律的軌道。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一些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不懷好意,在中國的外匯投資方面說三道四,惡化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成名是科大副教授還是極端職業政客? (2011-12-05)
工黨是反對派內訌的遮醜布 (2011-12-05)
中國不能扮演歐洲救世主的角色 (2011-12-05)
「地從何來」不是問題 (2011-12-05)
自由社會的再思 (2011-12-05)
田園快語:香港何時才有「一流空氣」? (2011-12-05)
公民黨借兵圖謀「超級區議會」議席 (2011-12-03)
檢討現行醫生執照試 廣吸外地現成人才 (2011-12-03)
西方世界難解的中東困局 (2011-12-03)
西方走廊:埃及文明慘遭「民主病毒」肆虐 (2011-12-03)
政經人語:港台烽煙「換將」 「茶杯裡的風波」 (2011-12-02)
廿四味:暴力激進路線在香港沒有市場 (2011-12-02)
中國建設文化強國的文化自信與產業拓展 (2011-12-02)
敘利亞是下一個利比亞或伊拉克? (2011-12-02)
花園街大火慘劇引發全面檢討 (2011-12-02)
「蛇齋餅粽論」侮辱選民侮辱自己 (2011-12-02)
來論:公民黨乖離公道 「港獨」路線禍港 (2011-12-01)
廿四味:學界長毛成名與「法輪功」媒體一唱一和 (2011-12-01)
「香江亞洲論壇」釋放的三個重要資訊 (2011-12-01)
加強國民教育 促進人心回歸 (2011-12-0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