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耀輝 腦神經專科醫生
前些日子接二連三發生了孩童、青少年自殺事件﹕一名小五學生遺下日記說「好想死」而自殺,過了不久,又有一個17歲青年與父親發生口角,情緒激動,又說「想死」。然後,又有一名IVE生在校內跳樓自殺。為甚麼現在的青年人動輒都想以死解決問題?在電台的烽煙節目裡,有些家長歸咎於學校,再追源溯始就是政府的教育制度出現了毛病。每當學童或者年青人發生了問題的時候,大家首先就會問責,是誰需要為這班青年人的行為負上責任?家長?學校?政府?社會?筆者在醫期間,聽了很多故事,發現不少家長都會把責任歸咎學校、政府或者社會;學校也會把責任推到政府的教育制度。究竟誰要為青年人的行為負上責任?筆者認為每一方都有責任,因為每一方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層次影響著青年人的思想。無論是誰需要為青年人的行為負上責任,筆者認為在問責的同時,有一點更值得大家討論和關注,這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價值觀是否出現了問題。良好的教育制度也要建基於恰當的價值觀,也要有恰當價值觀的人協助執行。
青年人價值觀出現問題
香港是一個自由社會,可是大家有否想過要一個怎麼樣的自由社會,要怎麼樣教育下一代運用他們的自由。小五學生說想死就跑去死,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如果自由的意思就是我們想幹甚麼就甚麼,那我們憑甚麼認為小五學生做得不對(在這裡,筆者假設了自殺是不對的行為,至少大部分人也認為不恰當)?又或者,我們憑甚麼阻止小五學生自殺?這只不過是小五學生的個人選擇。17歲青年人說想死,這也是他的個人選擇,為甚麼我們要阻止他去做他的選擇?當這些青年人說想死就跑去死,那就表示他們認為他們有這樣的自由,不然,IVE生就不會頭也不回,跑去死了。有些人認為這種自由很自我中心。筆者跟了不少青年人接觸和相處後,發現不少青年人的確很自我中心,他們所理解的自由就是他們有權去做他們喜歡的事,他們的行為乃是他們的個人的選擇,彷彿叫別人不要干涉他們的行為。也許,我們的教育並不是想塑造下一代成為自我中心的人,但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卻使下一代變得自我中心,在運用個人的自由時,不懂得考慮對其他人的影響,就好像小五學生自殺,如果他在自殺前有想一想他死了對父母親人的打擊,悲劇就不會發生。
教導學生運用自由
自由是可貴,但筆者認為我們需要花多點工夫教導學生如何運用他們的自由,這需要父母、學校與政府彼此合作,不只是單一方的責任。如果我們的教育是培育學生在做每一件事前都考慮對其他人的影響和傷害,筆者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不會說想死就立刻跑去死,家長也不會抱頭痛哭,頓失愛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