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小書在當年甚為暢銷,也極具歷史價值。 作者提供圖片
黃仲鳴
一九六九至七○年間,王敬羲的《純文學》雜誌曾訪問幾位文藝界中人,後來集而成一小書《五個訪問》(香港:文藝書局,一九七二年五月)。這本小書在當年甚為暢銷,也極具歷史價值。
這五個被訪者是高雄、金庸、董麟、曾景文、傅聰。在五人中,最為「驚世」的是劉紹銘的高雄訪問記。當年的高雄,是「通俗文壇霸主」,打從抗戰勝利後出版的《新生晚報》起,即以不同的筆名在各報爬格,賴以成名的當然是他在四十年代末以經紀拉筆名寫的《經紀日記》。此外,劉紹銘統計的還有:
一、《旦丁遊天堂》的旦丁;
二、《石狗公自記》的石狗公;
三、《濟公新傳》和《豬八戒遊香港》的小生姓高;
四、《贓物》、《寒燭怨》、《中年心事》、《黑水仙》和《新寡》的史得;
五、《怪論連篇》的三蘇和吳起。
六、《日日香》或諸如此類的千字豔情小說的小生姓高;
七、香港電台每晚播出的諧劇作者高雄。
單是這聲勢便足以「橫行」香港文壇。不過在訪問中,高雄不承認自己是個「作家」,只是一個「寫稿佬」、「一個說故事的人」;更直言香港沒有文壇,只有「通俗小說壇」。劉紹銘從「通俗」中將他「拔高」出來。歲月流逝,高雄去了,評論界對他青眼有加,證明當年劉紹銘確具隻眼。
在《五個訪問》中,另一篇林以亮訪問金庸。在金學未出世的六十年代,這篇作品鼓起了風氣,肯定了金庸的價值。
訪問記之前,林以亮先來一篇《金庸的武俠世界》,引《射雕英雄傳》第五十六回一段來指出他的寫作技巧有四:第一,金庸並不自始至終採用傳統中國小說的「全知觀點」來敘事,而是透過黃蓉的「觀點」。第二,金庸的文字並不是純粹的白話,而是句法以白話為主,字彙則半文半白,因此敘述生動活潑、緊湊。第三,隨意插入李白和野史中關於黃帝的傳說,使讀者讀來親切。第四,他描寫的方式吸收了現代電影的手法:有畫面,畫面之中有全景、遠景、中景、特寫;更有音響效果、人物和動作。
這四項特色,其實在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中都能找到。林以亮以這一小段來說明,當可見其餘。我概括如下:一、金庸敘事觀點運用純熟,適時而變。二、文字文白夾雜,讀來鏗鏘,韻味無窮。三、學識豐富,雜於行文,令人信服。四、運用電影技法於小說中,成效顯著。
《五個訪問》中,另外三個訪問都別有見地,此處不贅。但在當時來說,高雄被學院派破天荒訪問,所以特別引人注意;從此也開始了我研究高雄的決心。至於金庸,林以亮寥寥幾筆,已揭出了金庸的寫作秘奧;當年在《純文學》初看,已大為心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