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各方對本欄的支持,尤其是有關港式英語的文章。早前電視台專誠訪問敝校老師,到本校老師主持《型英營》節目的香港電台取景拍攝《星期日檔案》及Pearl Report關於「港式英語」的專題節目。最近獲公民教育委員會贊助的年輕人創作雜誌Kidults就同樣專題採訪筆者,因此不禁想和大家再以此為題分享所謂「港式英語」的一些愚見。
雜式英語 渾然天成
所謂「港式英語」其實毫不新奇。不單港式英語(Chinglish),實際存在的雜式英語還有新加坡英語(Singlish)、印度英語(Indian English),甚至是澳式英語(Aussie English),林林總總。雜式英語的發音、腔調、用語、字詞等相對所謂「標準英語」分歧有別。一個人學習外語時受母語影響或干預(L1 interference)是以上各式英語出現的其中一個自然原因。當一個人所認知的外語夾雜著母語或母語的特質時,便會出現不同類型的語言支系。除了L1 interference以外,語言亦因不同的時代、地域或歷史文化演變成不同形式的語言支系或表現模式,實屬自然現象。
本來不妨礙傳情達意的雜式英語(English varieties)並無不妥,語言本身饒富活力,加上人的運用使它更形動態。最重要的是對英語必先掌握基本的學識,不因無知(ignorance)而別無選擇地說出「半桶水」的雜式英語,令只懂英語又不諳本地文化的人摸不著頭腦。
幽默親切 易生共鳴
其實,港式英語是本地化(localisation)的產物,用得其所有正面的作用,例如增加幽默感、親切感,也同時可產生共鳴,尤其在朋友寒暄說笑又或在市場推廣的時候更為明顯。香港流行飲食網站「開飯喇」英文冠名「Open Rice」,十分地道,港人見字知義,大收宣傳推廣之效。該網站針對本地顧客,所載資料主要是本地的或非常鄰近本地的餐廳食肆。相信網站的開發人不會不知「open rice」是香港人才明白的英語,知而行之有其所以。不少有學識的香港人電話聯絡時也特別用港式英語的讀法唸「l」(air-lo)、「f」(add-fu)、「z」(2-said) 等字母,目的是幫助對方分辨讀音類近的字母,減少誤會。甚至大學教授亦偶然用上「jetso」(「著數」的直接音譯港式英語)等字與同儕溝通交流,免卻「special offer」、「advantage」等正規字,來得直接了當。
用得其所 有利無害
當然,讀者切勿以為字字直譯便成英語,而疏於學習。事實上,習非成是的例子並不多。港式英語不是甚麼可怕的邪魔外道,用得其所更有利而無害。不過,學習語言必須從基本著手,扎實好根柢才有能力在上邊栽花接種。掌握一個語言達到若干程度,才懂得分辨正規的與非正式的分別在不同的場合跟不同人士以恰當的語言有效溝通。教師可以考慮運用一些關於港式英語有趣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啟發他們多方面接觸及學習英語的興趣。膾炙人口的「Long time no see」究竟源自中文嗎?絕對或絕錯嗎?不同地方、背景的人如何理解此語?「很久不見」還可以怎麼說?與其痛斥其非,不如讓學生比賽,鬥資料搜集豐富,比互相辯證精彩,競創意發揮無限!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
語言傳意學部 學部主任李慧慈及講師區肇龍
聯絡電郵:clc@hkct.edu.hk
學部網站:http://clc.hkct.edu.hk/
逢周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