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經濟今年如何迎接挑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06]     我要評論

漁樵夫

 2012,全球經濟將行走在懸崖邊上,料峭嚴寒中,中國注定無法獨享豔陽高照,甚至已被預言將成為「下一個危機震源」。在冷風陣陣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之下,中國能否「保八」成功,能否抵禦住地方債和房地產泡沫清算衝擊,成功衛冕世界經濟舞台的優等生角色,顯然還有不少大關要過。

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增速減

 2008年至今,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幾何放大,危機後果令發達國家可能陷入中長期低迷,有觀點認為,2012年將成為全球經濟的「末日」。美國媒體甚至認為,2012,美國「新地獄十年」將更加黑暗。聯合國發布《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警告: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球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

 歐美經濟長期啞火的可能,令中國經濟亦籠罩於陰霾之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直言,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可能會比較困難,而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201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繼續有所回落,投資、消費、出口這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2012年增速都將減緩。

外部環境惡化重壓中國

 作為世界經濟兩大引擎,美國和歐洲被自身債務問題和經濟困境折磨得焦頭爛額。儘管美國經濟在2011年第三季度出現溫和反彈,但預計2012年仍將繼續走軟,甚至有陷入「溫和收縮」的風險;歐洲的情況則更糟,即便歐債危機被成功控制,2012年經濟增長仍將十分低迷,大多數國家將處於萎縮邊緣。

 有說法認為,歐元區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約為30%,一旦兌現,中國的出口增長將受重挫。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計,2012年中國GDP增長將達到8.4%,消費貢獻上升,為4.5%,投資貢獻下降,為4.4%,淨出口負貢獻,為-0.5%。

 受投資者避險情緒上升影響,2012年中國經濟面臨資本流出風險。由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桑百川主持撰寫的報告《中國外商投資發展報告2011》便提示說,未來中國外資撤離的風險將加大,主要區域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分析顯示,如果外商投資10%從中國市場撤離海外,將減少470萬勞動力就業,出口減少860億美元以上,出口增速降低7個以上百分點。

 如果2012年中國資本淨流出,外匯佔款量會大幅降低,貨幣政策也將面臨更大挑戰。而出口失速,對中國國內產能釋放亦形成壓力。

謹防房地產和地方債務風險

 從內部風險來看,2012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泡沫破裂清算危險。

 2010年之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大約兩三年就經歷一輪調控,但從沒有調控到底的先例。2008年房地產市場開始調整,但是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房地產又被政策托市,泡沫進一步加大。房地產調控的短期化,造成市場預期混亂,中國宏觀經濟周期隨之變化,市場投機心態越來越重。2011年,政府再次強勢出手,脫韁房價有冷卻跡象,2012年,幾次樓市調整的疊加效應有望出現。

 房企的債務償還高峰將在2012年到來。除銀行貸款外,海外債、房地產信託、基金、私募、民間高利貸四領域債務將一一引爆。債務危機加上調控不放鬆,房企降價是大概率事件,部分房企將被迫遭清算、破產、重組。

 審計署2012年元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174.91億元。據中國銀監會統計:「從地方平台公司貸款債務與地方政府財力對比看,債務率為97.8%,部分城市平台公司貸款債務率超過200%。」

 當前,中國地方債的四大風險已暴露在外:其一,地方債透明度太低,存在大量隱性負債;其二,地方債務整體可控難掩個體風險;其三,政府償債能力過度依賴土地升值;其四,地方債規模巨大,兩年內迎來還債高峰。

最佳選擇:提振實體經濟

 2012年,要想確保經濟「保八」成功,抵禦外部衝擊,並戰勝房地產泡沫,最好的辦法就是提振實體經濟。

 中國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才能減少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當局的政策導向,要從「炒」經濟到夯牢實體根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符合中國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和需求,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對於當前炒風泛濫的中國而言,振興生產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至為關鍵。降低稅負和物流成本,提供給它們公平的競爭環境,讓產業資本重新站上經濟發展大舞台,多管齊下引導資金回歸實業都是必要選項。

 與此同時,要打開實體經濟盈利空間,通過破除壟斷等改革來保護實體產業的生產積極性,讓市場嗅到投身實體經濟中的好處。此外,發展實體經濟也要和「調結構」結合起來,以此保持實體經濟的長久活力。」

(摘自香港鏡報月刊2012年2月號,原文約4200字)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彭清華為港人主持公道 (2012-02-06)
特首人選須按「三條件」選賢擇能 (2012-02-06)
鍾庭耀不應轉移視線 (2012-02-06)
西座內望:「雙非」事件牽動公民黨選戰部署 (2012-02-06)
中國經濟今年如何迎接挑戰? (2012-02-06)
解惑篇:解決「雙非」問題關鍵的法律問題 (2012-02-04)
環球視野:美新軍事戰略劍指中國 (2012-02-04)
選後台灣政局走向 (2012-02-04)
《蘋果日報》為何挑起兩地民眾對立? (2012-02-04)
興建將軍澳藍田隧道紓緩交通擠塞 (2012-02-04)
新起點 新挑戰 新輝煌 (2012-02-03) (圖)
紓解民困助企業 房屋問題須解決 (2012-02-03)
日本重新命名釣魚島是軍國主義重演 (2012-02-03)
中美關係的龍年博弈與願景 (2012-02-03)
預算案堅持審慎理財原則 (2012-02-03)
為理明言:廢物收費應「專款專用」 (2012-02-03)
志強時評:聚焦「雙非」禍因 向公民黨討回公道 (2012-02-03)
來論:彭清華講話顯示中央重視港人情感和兩地和諧 (2012-02-02)
預算案回應社會訴求利長遠發展 (2012-02-02)
西方走廊:奧巴馬的連任機會有多大? (2012-02-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