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于傑在港打工學習積累,回山東創業,感覺兩地職場文化的差別很大。受訪者提供圖片
于傑生於青島,1995年,辦理了香港投資移民。初來乍到,她被香港的秩序規範深深感染,在朋友的服裝外貿公司工作過程中,她不斷地學習、積累。一年半後,躊躇滿志的她又回到了內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十幾年來,于傑在香港做過打工仔,也在內地當過老闆,深刻地感受著兩地職場文化的不同。 ■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永傑 山東報道
于傑從小就是一個不守大人規矩的「假小子」。和哥哥不一樣,她不喜歡坐在課堂裡唸書,以致父母都害怕去參加家長會被老師批評。她說:「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從小就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情。」而進入社會後,這個大課堂給她的磨練比學校要多得多。
棉紗運韓國 貨款遭騙光
從香港返回內地創業後,于傑選擇了自己熟悉、當時在內地也最為繁榮的紡織、服裝行業。在深圳的工廠區,她拿著紗線樣品一家一家地跑,見不到負責人就在門口等人家下班。半年的時間,她的一雙鞋鞋跟都磨平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打拚于傑籌措了幾十萬塊錢,終於在山東有了自己的公司,做起了紡織品出口外貿生意。
沒料到公司成立不久,有一年年底,她用全部資金在南方買到一批紗線,臘月二十七于傑趁著春節前最後一班貨船,將紗線發往韓國,連同運輸費共100多萬元。但當她等著進口方打貨款時,對方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因為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于傑遭遇到了創業過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重大挫折。「那個春節,我的口袋裡只剩下50塊錢,我連死的心都有了。」于傑現在回想起來,只有苦笑。
最寶貴財富 家人與朋友
正當身處絕境之時,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邀請她到家裡過年,朋友的父親看出她窘況,給了她莫大的安慰,「那位叔叔說,沒關係,錢賠了還可以再賺,你有什麼困難可以和我說,叔叔借錢給你。」一向要強的于傑最終不得不低下頭,向家裡開口尋求幫助,「我只說賠了十幾萬,一是怕家人擔心,二則還是抹不開面子。」但從這次挫折以後,于傑明白了:朋友和家人是最寶貴的財富。以後她的朋友有了困難,她無不是傾力相助。
曾在港打工 內地當老闆
在香港做過打工仔,也在內地當過老闆。于傑深刻地感受著兩地職場文化的不同。「首先是員工的責任感差異很大。我在香港打工的時候,也會有惰性,但是周圍的環境會帶動你的工作熱情,內地員工的自律性卻差很多。」因此,她會不斷督促自己的員工,採用績效考核。曾經一次,她讓一名通過別人介紹來到她公司的女生洗咖啡杯,洗完的杯壁上卻仍然殘留著咖啡痕跡,「我當時就讓財務發給她遣散費,我一直認為從細節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經過這樣的砂裡淘金,現在于傑公司的幾十名員工,都成為她的得力助手。
誠心能交友 積極做公益
十幾年來,于傑擺過地攤、賣過服裝,也開過公司,開發過房地產。她還擔任了一些社會職務,積極參與公益事務。在內地經商,比在香港需要同更多政府部門打交道,她一直以對待朋友的心態來對待,「以心交心,才會有朋友」。目前她仍經常奔波於香港、上海、青島等地打理自己的生意,但威海成為她的落腳點。最近于傑在威海當地承包下了一片山地,準備開發一座原生態的旅遊度假山莊,她覺得威海乾淨、休閒,是她最喜歡的一座城市,在這裡生活很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