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百合。 網上圖片
陶 琦
平時到菜市場閒逛,偶爾會看到有新鮮的食用百合賣,被小販掰成了一瓣瓣的,色澤柔白似玉,彷如一個荊釵布裙的女子,溫婉和順,質樸端莊,模樣頗為喜人。未掰開的百合鱗莖,形似洋蔥,因片片相合,有如蓮瓣,故名百合,人們將之作為蔬菜食用,或用以燉煮甜品。清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曰:「百合,羅浮最盛,根如葫蒜而大,重疊二三十斤。」過去廣東羅浮一帶的百合最好,地下的根莖繁生重疊,一株連著一株,有時可重達二三十斤之巨。人們用蜂蜜蒸而食之,讚為「山中之仙蔬」。百合的花朵素有「雲裳仙子」的美稱,鱗莖則被譽為「倒仙」或「仙人食蔬」,格調都是甚高,有脫俗之趣。
食用百合似乎是中土原生的品種,很早就被作為藥用。古中醫將心思恍惚、坐臥不寧、不思飲食的精神疾病稱為「百合病」,相當於當今的抑鬱症。而要醫治這種症狀,有一味藥引子是必不可少,也就是有潤養心肺之效的百合。東漢名醫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裡,就有百合知母湯、百合赭石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好幾個藥方,都是以百合作為加強藥劑效力的副藥,用於治療「百合病」。而令人頗感怪異的是,除了藥用,百合入饌,似乎是明代才有的事情。明代中期,人們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時,還要兼有風雅之趣,玫瑰、荼薇、牡丹的花瓣都被用蜜醃漬,作為果脯供人啖食,百合這才登堂入室,列為盤飧。人們將新鮮的百合切碎,混同蜂蜜煮粥,或者把百合曬乾搗成粉末,加上麵粉做成百合餅食用。
其實在此之前,唐代的盧懷慎就曾經滿懷創意地以竹粉做湯,宋人司馬光也極富想像力地作有菊羹,古人不可謂不饞,可是百合卻始終未能被應用到飲食當中,當屬憾事。而且,以百合為食,南盛於北。究其原因,大概是南方的天氣燠熱,飲食往往也要附帶有清熱去火的功能,故具有潤肺止咳、安神利尿功效的百合,食用範圍頗廣。最為常見的吃法就是煮糖水了。如夏日裡熬綠豆粥,加入幾瓣百合增味,是消夏解暑的妙品。秋冬時節,嶺南家有巧婦的人家,一日三餐之餘,燉上一鍋冰糖百合,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至夜闌時分,以糖水作為休息的前奏,也是很溫馨的一幕。燉煮百合糖水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是在選材上略有講究。百合屬於微寒之物,對心情煩躁、失眠多夢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冰糖則是清潤甘甜,搭配在一起,清潤宜人,作為宵夜既不會有消化之虞,又能滋補有益。
百合的外觀潔白嬌美,由此也被認為有美容養顏的效果。而對女人來說,美容養顏恐怕就是最具誘惑性的字眼了,因此,蜜燉百合雪梨極受女性的歡迎。乃將百合、雪梨加上蜂蜜,放入燉盅裡隔水燉爛,味道軟滑甜美,有一種自然淡雅的清香。雖然製作頗為耗費心力,但為了玉容嬌顏,不怕麻煩的也大有人在。
百合以新鮮為美,存放稍久,就會失去原有的風味,若要久藏,須以沸水灼過,曬製成乾品。《清稗類鈔》載,清代之際,河南嵩山的百合品質非常好,口感嫩脆,只是山路陡峭難行,運輸不便,採挖出來之後,隔一宿就壞了,要嘗鮮,除非是親自前往嵩山採挖烹食,不然離得稍遠一點的人都無此口福。為了長時間存放,時人採挖了百合之後,都是放在明礬水裡浸泡,漂淡百合的苦味,再將之搗爛,濾掉水分曬乾,用細磨再磨一遍,就成為了百合粉,可用沸水沖調而食,但略具苦味,要大量加糖才好吃。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吃法,在難以吃到新鮮百合的當時,也是聊勝於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