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本人曾在政府工作三十九年,深知政府架構要配合政府施政的新方向,需要做出與時俱進的調整,期待立法會議員們認真考慮及支持候任特首的工作,希望能夠早日落實,以便今年七月一日新班子就職,馬上就能開展有關工作,讓梁先生的施政新宏圖盡快收到成效,香港社會更加繁榮穩定。
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根據未來新施政的需要,提出重組政府架構,將三司十二局,改組為三司兩副司十四局。有些人卻以架構重組沒有迫切性為借口,認為可以拖延,少數立法會議員更用「拉布」方式,對正在審議的法案提出一千多項無聊的修訂,企圖癱瘓立法會的運作,進而干擾候任特首調整架構,籌組新班子的工作,這實在令人遺憾。
本人認為梁先生的重組方案有以下特點:
增副司長分擔工作 騰空間兼顧長遠
目前,政務司司長負責管轄九個政策局、效率促進組及行政署;財政司司長則負責督導三個政策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和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的工作。面對近年來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加上市民對政府的期望愈來愈高,政務司司長在政策制訂、推行的工作愈益繁重;而面對外圍經濟愈益波動、新興城市發展的威脅,財政司司長的責任也愈來愈重大。尤其是近幾年突發事件較多,迫使兩位司長需把大量時間放在日常「救火」的工作,難以用更多的時間研究和推動更長遠的政策,導致政府一直被批評政策短視,欠缺長遠的視野,沒有為香港未來發展籌謀,大家關心的人口政策、經濟產業政策等等,也只能逼於無奈地「將貨就價」。
因此,增設副司長,將有助分擔司長的工作,為未來政府騰出人力和空間,在做好眼前的政策制訂和推行,兼顧長遠的發展和規劃。
體現「適度有為」和「以民為本」
香港回歸後,政府的架構經歷過多次的調整,發展到現在的十二個政策局,而經過多年的實踐,社會有不少意見認為政府架構依然有改善的必要。
文化局是梁先生提出設立的一個全新的政策局。現時涉及文化的政策,分掌於不同政策局,包括:作為主要的文化藝術推動者的民政事務局、負責土地資源發展的發展局和負責支援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決策分散,令香港未能有一套整合的文化政策,在文化政策發展上遇上不少困難。我過去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時,雖然很有心去推動香港的文化發展,無奈不可能找到時間和精力去發揮應有的職權,在當時資源貧乏的情況下,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香港是時候追上內地及鄰近地區(如:新加坡、台灣)的步伐,由單一政策局主力去負責制訂和推動整體及長遠的文化政策,協調和整合資源的運用,這將更能發揮香港本身應有的文化特色,讓號稱國際大都會的香港,發展為亞洲的文化中心。
改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必然需求。現時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的政策範疇眾多,不但令局長疲於奔命,業界也屢次批評政府支援不足,未能促進產業發展。因此,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分拆為工商及產業局和科技及通訊局,有助政府更專注處理不同業界的發展,回應業界的訴求,長遠也有助香港發展多元產業,提升香港競爭力。
至於房屋問題更是市民最關心的議題。將現時發展局關乎土地規劃的職能和運輸及房屋局關乎公營房屋規劃的職能合併,相信能有效增加房屋供應及加快公屋興建進度,盡早解決房屋問題,回應市民大眾對房屋的需求。因此,改組兩局是有迫切性和「十萬火急」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