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金鐵霖給學生彭麗媛上課。
問:你如何評價香港聲樂藝術的發展?對於香港聲樂人才的培養你有甚麼建議?
答:香港融合中西文化,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它在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至於聲樂方面,香港的流行音樂可以說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上世紀八十年代,可算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出現一批優秀的人才。
在聲樂人才培養方面,我最近與朋友計劃在香港成立中華民族音樂發展基金會,這個基金會是全球首個以中華民族音樂為傳播載體、以世界性華人音樂家為人才資源,為中華音樂之聲搭建國際舞台的基金會。另一方面,我們計劃未來在香港成立一所音樂學院,借鑒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經驗,以中國元素為主打,融入我多年總結出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心得,繼續培養有中國氣派的聲樂傳人。
問:你對未來的工作有甚麼計劃?
答: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我有幾個願望,希望能夠早一點實現。第一,我希望能為中國民族音樂在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海外華人社區的繁榮發展多做貢獻,讓中國的民族音樂成為華人的「主旋律」。第二,讓中國民族聲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喜歡中國聲樂,讓他們能夠聽到中華民族的歌聲,感受中國音樂文化的魅力。第三,與從事中國民族聲樂的同仁繼續為實現「中國聲樂學派」成為世界音樂學派中的主流而努力。
問:隨著錢學森、季羨林、吳冠中等文化大師的逝去,很多人都在追問,為甚麼中國再沒有能夠與這些前輩比肩而立的新一代大師?
答:不是中國沒有大師,而是囿於內地關於教授評級定崗標準相關規定的不合理所致。
內地高等院校教學人員的職稱評定,一直未能形成穩定、規範的體制。該規定將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個級別中的教授級別再予以細微的分級,原是一種進步,但在評審時卻附加通知稱,文科、藝術等高等院校不評一級教授,因為只有獲得院士級別才可以進入這個級別。按照這個規定,內地目前只有理工專業領域才有可以產生院士的體制機構,文科大學及藝術高校因為沒有院士就不能設有一級教授職位,這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規定,體現了相關決策方面長久以來重理輕文、歧視藝術的習慣思路。舉例說,季羨林雖然被稱為國學大師,但他去世時還是二級教授,就因為按規定他不是院士,所以就沒有資格參評一級教授。
很多專家即便被公認為大師、某一領域泰斗、旗幟,也沒有資格被評為一級教授,就相當於「大師」的稱謂不被國家承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