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名人薈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追憶周汝昌 紅學研究第一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三女兒周倫玲與周汝昌。

 中國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書法家周汝昌於5月31日凌晨1點59分於家中去世,終年95歲。周汝昌是紅學考證派的主力和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更被視為是近代紅學研究的奠基之作。日前,記者專訪了周汝昌女兒周倫玲,周倫玲表示周汝昌尚有大量作品仍在整理中,並將在日後陸續與海內外讀者見面。 ■文:沈木

作品將陸續面世

 在日前剛剛結束不久的第22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周汝昌的兩本新作《紅樓新境》、《壽芹心稿》格外引人注目,這兩本書均是由周汝昌口述,其子周建臨整理結集而成。

 周汝昌三女兒周倫玲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父親至今仍有很多未完成的稿件,還有一些零散稿,目前都正在整理當中,對於一些馬上完成的稿子,預計年內將陸續出版面世。

 周倫玲說,最早在7月就可能再版周汝昌的代表作《紅樓夢新證》,這次再版會在76年版的基礎上有所增刪。此外,已列入出版計劃的還有《周汝昌與張伯駒》(暫定名),記錄了周汝昌跟張伯駒在1947年交往時的事蹟以及一些詩詞唱和,預計會在年內出版面世。

 在紅學之外的其他方面,比如詩詞歌賦以及書法繪畫上,周汝昌從青年時代起就廣泛涉獵,造詣不錯。而他在這些方面遺留下來的大量內容也有待整理,以期日後結集出版。

 周倫玲特別提到,周汝昌在書法碑帖,特別是在《蘭亭集序》上,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用的功力之多,耗費的精力之大,與紅學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至今家中仍有很多碑帖。

 此外,周汝昌早年在學習西語期間也有不少的翻譯作品,這些作品也都尚未出版。

不喜被稱為「紅學家」

 「從父親本身來講,他其實並不喜歡紅學家這個稱謂,他認為本來紅學家就是一個帶有貶義的詞,也覺得紅學家並不能完全代表自己。」

 周汝昌早年博聞強記,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而他的涉獵範圍也極為廣泛,從詩詞歌賦乃至園林建築都有一定的造詣。

 著名作家劉心武在追憶周汝昌時說,周汝昌除了在紅學上的成就之外,更是中華文化研究家和百科全書、唐宋詩詞的研究者,此外他還擅長散文隨筆,還寫得一手好字,堪稱書法理論家。

 對於外界對周汝昌紅學家的定位,周倫玲表示自己並不認同。「父親在晚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紅學上,跟他的身體條件特別是眼睛已經近乎失明有關,對於紅學這方面的內容,他已熟讀於心中,不需要查很多資料,核對也比較容易。」

 而周汝昌生前對自己紅學家的定位也並不滿意,他曾說過自己「並不喜歡紅學家這個桂冠」,「不願意做紅學界的人」,這在其相關著作以及自傳中都有體現。

 周倫玲認為父親應該被稱為一個學者或者中國文化大家,而不需要紅學「一代宗師」這類的稱謂。

晚年留下遺憾

 晚年的周汝昌雙眼接近失明,雙耳也有嚴重的重聽,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一直居住在北京一幢小房子中,甚至於家中藏書都寥寥無幾,生活堪稱清貧,治學環境十分艱難。

 然而,周汝昌又一直醉心於學術研究,持續不斷的進行撰述。在他生命中的最後幾年,身體條件的惡化,導致他只能採取口述的方式,由子女在身邊記錄整理。

 周倫玲說,「有時候父親半夜起來賦詩和思考文章,會自己拿起答錄機錄,錄完之後還十分開心。但是由於他的眼睛已經看不見按鈕了,很多時候就完全沒錄上,第二天早上拿給我們聽就完全沒有聲音,而這也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在周家的五個子女中,現在年紀最小的也60歲了,最大的已經70多歲,而他們多年來也都無一例外的成為父親的專職助手,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幫他整理資料。

 作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周汝昌在晚年的時候仍能夠有一筆比較穩定的收入,而靠著他研究員的工資,周家在經濟上並沒有太多的困難。但在改善父親的工作環境上,周倫玲就覺得有些無奈。

 晚年治學困難的周汝昌曾呼籲希望能夠給自己多些關注,表示如果自己能有一些必要的條件,自己的工作會如虎添翼,然而這些通過著作和媒體發出的呼籲最終也沒有得到回應。

 「很多時候,我們的感覺是無奈又無助,是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父親不是高級幹部,一直這樣默默無聞的在做研究,而作為子女,我們也沒有能力給父親買一個大一點的房子,讓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書房、臥室這樣的基本條件。」

 周倫玲不無遺憾的表示:「如果父親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再好一點,他真的還能夠至少寫出3到4部著作。」

相關新聞
時代締造者 聲樂教育家金鐵霖 (2012-06-09) (圖)
香港廣育人才 (2012-06-09) (圖)
採訪手記 (2012-06-09) (圖)
金鐵霖點評弟子 (2012-06-09) (圖)
追憶周汝昌 紅學研究第一人 (2012-06-09) (圖)
名.飲食:「續命參」一參難求 (2012-06-09) (圖)
劉克襄書寫生態 反思香港 (2012-06-02) (圖)
後記 (2012-06-02) (圖)
名.生活:高麗參收藏有價 (2012-06-02) (圖)
心如明鏡台:觀心自在星雲大師 (2012-06-02) (圖)
星雲大師語錄 (2012-06-02) (圖)
文化名人面對面:九把刀 文字是故事的翅膀 (2012-05-26)
名.飲食:花旗參 小粒味濃為貴 (2012-05-26) (圖)
劉香成手持相機的思想者 (2012-05-26) (圖)
「劉香成看中國」 (2012-05-26) (圖)
劉香成小檔案 (2012-05-26) (圖)
採訪手記 (2012-05-26)
張曼娟 為心靈的孤島種上花 (2012-05-19) (圖)
名.飲食:港人追捧花旗參 (2012-05-19) (圖)
詞賦心香十年路:方文山的中國風世界(下) (2012-05-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薈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