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志強時評:從汕大醫療扶貧看香港扶貧委員會的方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6]     我要評論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李嘉誠基金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醫療扶貧行動」的寶貴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方向明確,旨在為得不到基本醫療的貧困病人提供急需的醫療服務;二是積極推動社會參與,有大量無私奉獻的義工參與,傳遞了一種堅持的精神、關愛的熱力。而這兩點,正是香港新政府扶貧委員會應該認真借鑒和學習的。

 不久前,「李嘉誠基金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醫療扶貧行動」(「汕大醫療扶貧」)榮獲第七屆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中華慈善獎是中國慈善領域最高獎,目的是為了表彰在賑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助學、助醫以及支持文化藝術、環境保護等公益慈善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企業和項目,激發全民向善的熱情,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

「汕大醫療扶貧」的兩點寶貴經驗

 1998年5月,李嘉誠先生在汕大校董會發出了「為得不到起碼醫療的貧困病人提供及時的幫助」的倡議,「李嘉誠基金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醫療扶貧行動」就此發軔,旨在為得不到基本醫療的貧困病人提供急需的醫療服務。截至2011年底,李嘉誠基金會已累計為醫療扶貧行動捐資超過2,100萬元,並帶動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配套資金及設施的投入。行動已開展30多個卓有成效的醫療扶貧項目,出動各種醫療隊1356次,共為50多萬名貧困病人免費送醫送藥,捐贈藥品價值超過1,000萬元,開展各種免費手術12,313例,發動義工4萬多人次。

 14年來,「李嘉誠基金會·汕頭大學醫學院醫療扶貧行動」贏得的不僅僅是一個中華慈善獎,更重要的是傳遞了一種堅持的精神、關愛的熱力。正如李嘉誠先生在賀信中所寫的:「一群志同道合、無私奉獻的醫療工作人員,本著助無助者無上情操,上山下鄉,為偏遠地區的貧苦大眾提供無償的醫療服務,付出無限心血,發揚大愛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筆者認為,「汕大醫療扶貧」的寶貴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方向明確,旨在為得不到基本醫療的貧困病人提供急需的醫療服務;二是積極推動社會參與,有大量無私奉獻的義工參與,傳遞了一種堅持的精神、關愛的熱力。而這兩點,正是香港扶貧委員會必須認真借鑒和學習的。

扶貧委員會缺乏明確方向

 新政府已成立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就任後,亦會盡快實現發放2,200元生果金。然而,公眾心目中的扶貧政策,不僅是短期的、狹隘的、小恩小惠的,而且必須是長遠的、全面的、從根本上改善問題的。

 新扶貧委員會承擔多項工作,如研究解決各類貧窮問題的策略和措施、改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制度、整合各個扶助弱勢社群的基金、探討完善和整合各項資助或減免計劃、推動偏遠地域的經濟發展等。由此看來,扶貧委員會承擔的工作似乎包羅萬象,包攬了一些政策局和署方應該承擔的工作,例如勞工及福利局、社會福利署、民政事務局等應該承擔的工作,因此缺乏明確的方向。

 前車之鑒未遠。成立於2005年並在2007年7月1日解散的前扶貧委員會,就被批評缺乏清晰和明確的扶貧方向,被批評未釐清委員會的角色及其背後價值取向。因此新政府的扶貧委員會,首先應該制訂量度貧窮指標,以便對社會上貧窮問題作準確分析和評估,清楚界定受助對象,更有效運用資源。

三類人士應是扶貧重點和方向

 筆者認為,新政府的扶貧委員會,必須研究本港貧窮問題的成因,檢視社會整體結構及現行制度,以及擬定扶貧的明確方向。借鑒「汕大醫療扶貧」旨在為得不到基本醫療的貧困病人提供急需的醫療服務,新扶貧委員會的扶貧方向應該是:1. 貧窮兒童,2. 貧窮長者,3.N無人士。

 第一,本港最新的貧窮家庭的人數逾120萬,共有30萬名兒童生活於貧窮線以下,平均每四名兒童便有一名清貧兒童,兒童貧困問題一直被漠視。近年港幣大幅貶值,加上通脹的衝擊,本港連鎖店快餐店或一般茶餐廳,一個焗豬排飯已加價至近40元。可是對於貧窮家庭來說,每名家庭成員每餐平均開支,不過是12元。由於受每餐開支的限制,超過八成的貧窮兒童,每天都沒有進食足夠份量的五穀、蔬果、魚和肉類。營養尚且不夠,遑論學習琴棋書畫、參加補習班。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去年7月發表的「貧窮兒童生活質素研究報告」顯示,兩成半貧童表示曾因沒有錢而捱餓。所以,扶貧委員會必須為貧窮兒童提供膳食津貼,此外,要關注住在劏房、板間房的兒童,這些兒童食飯、做功課都在床上,冬天寒凍,夏天又焗又有蝨。政府可加建公屋,協助他們盡快上樓。

 第二,除了貧窮兒童外,長者的貧窮問題亦備受關注。社聯分析政府數據後發現,去年上半年一人或二人貧窮戶,新增了11,500戶,其中7,200戶是新增的獨居長者或「兩老」的貧窮戶,令貧窮長者人口增至29萬人,平均每三名長者,便有一人活於貧窮線下。鑑於香港人口不斷老化,貧窮長者的人數預計會持續增加,估計到2039年,長者貧窮人口將增至83萬人,屆時香港醫療、福利、住戶各方面的壓力必然大增。扶貧委員會必須針對長者貧窮的問題,弱勢長者是重點扶助的對象。

 第三,無領取綜援又無入住公屋的「N無人士」,向來既難以享受社會福利,又屢屢不能受惠政府的紓困措施。關愛基金設立的初衷正是針對這些得不到社福庇護的「漏網之魚」,通過基金的特別援助,彌補正常社會安全網的不足,關愛基金已陸續推出為「N無人士」紓困的短期措施。但是,若政府將為「N無人士」扶貧的任務,完全由關愛基金承擔,似乎並非負責任的做法。扶貧委員會應建立「N無人士」的登記名冊,全面掌握「N無人士」的資料,以便制訂具體而又恒常化的援助措施,日後可為「N無人士」提供住屋、醫療、教育方面的津貼,以長遠政策逐步解決「N無人士」的援助問題。

扶貧委員會應積極推動社會參與

 「汕大醫療扶貧」的另一個寶貴經驗是,積極推動社會參與,有大量無私奉獻的義工參與,「汕大醫療扶貧」成立14年來,先後有4萬多人次義工參與這一行動,傳遞了一種堅持的精神、關愛的熱力。

 借鑒「汕大醫療扶貧」的經驗,新政府的扶貧委員會應積極推動社會參與,吸引更多義工參與扶貧行動,鼓勵工商界支持及履行其企業社會責任,並應下放權力及資源予地區組織,有效利用它們的彈性,因應各區不同的貧窮情況,作出適切回應。此外,應定期舉行公眾論壇,讓公眾參與扶貧政策的制訂過程。

 不少人擔心,新政府是否一個大有為政府,扶貧是否要增加稅收?事實上,自2004/05年起,過去8年,港府年年有盈餘,若包括各類「派糖」措施的額外支出,港府每年的平均財政收入,比常規化的經常開支要多出600億至700億元。新政府應改變每年人人有份的「派糖」做法,把比常規化的經常開支要多出的600億至700億元用在扶貧上,特別要用在幫助貧窮兒童、貧窮長者和N無人士方面。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從汕大醫療扶貧看香港扶貧委員會的方向 (2012-07-16)
正論:堅定不移挺梁 (2012-07-16)
指點江山:麥齊光辭職引起的思考和警惕 (2012-07-16)
西座內望:民黨陷困境作「空降」部署 (2012-07-16) (圖)
政經論衡:給予新政府耐心和空間 (2012-07-16)
國民教育中心的宗旨與實踐 (2012-07-16)
雪泥鴻爪:傳承中醫治病救人 (2012-07-16)
環球視野:梁振英新政的難與不難 (2012-07-14)
港情港事:箴言指航向 風正好揚帆 (2012-07-14)
成立金融發展局有利金融發展 (2012-07-14)
管見集:反對派攻擊國民教育居心險惡 (2012-07-14)
拆彈要靠專家 (2012-07-14)
打擊警方執法意志 就是衝擊社會安寧 (2012-07-13) (圖)
頂天立地:不要忘記了自己是炎黃子孫 (2012-07-13)
依法施政先要企硬立場 (2012-07-13)
莫讓僭建爭議阻礙香港發展 (2012-07-13)
林煥光留任是負責任的決定 (2012-07-13)
華盛頓應克制民主說教的衝動 (2012-07-13)
明刀明槍:林煥光堅持留任瓦解反對派衝擊政府圖謀 (2012-07-12)
西座內望:阻撓政府重組有什麼值得慶祝? (2012-07-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