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昨日報道,涉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的多家國際銀行,正尋求與監管機構集體和解,避免獨力支付高達200億至400億美元(約1,551億至3,102億港元)罰款。據報,由全球央行及監管機構組成的經濟諮詢委員會9月會議中,將提出對Libor進行根本性改革,甚或以其他模式取代。
巴克萊銀行是首家銀行與英美監管機構就Libor案達成和解,除支付4.63億美元(約35.9億港元)罰款外,前總裁戴蒙德亦黯然下台。據知情人士稱,多家銀行為免獨自面對嚴峻制裁,故商討集體和解。
罰款不同添難度 滙控等拒置評
涉案銀行如花旗集團、滙控、德意志銀行及摩根大通等均不予置評。但報道指,因銀行或須向不同監管機構負責,罰款亦有出入,令達成集體和解案難度大增。
美國司法部今年年初曾與5家美國銀行就抵押貸款操作違規達成集體和解,金額共250億美元(約1,939億港元)。負責調查Libor案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及英國金融管理局(FSA)未就是否同意集體和解發表意見。
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早前表示,各國央行及監管機構將於9月9日的經濟諮詢委員會會議上,討論如何改革Libor計算模式。他向其他央行行長發信指,「Libor明顯需大刀闊斧的改革」。
伯老:國債息率可作基準
加拿大央行行長卡尼周三表示,如發現Libor有結構性瑕疵,採取以市場為依歸的利率基準將更合適,提議以回購利率及「隔夜指數掉期」利率取代Libor。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則認為,以國債息率作基準亦是可行方案之一。
Libor牽涉高達550萬億美元(約4,266萬億港元)金融產品,包括貸款、按揭、市政及企業債券等。案件曝光後,歐洲央行勒令採用歐洲銀行同業拆息(與Libor同類的Euribor)的銀行檢視拆息制訂系統,新加坡、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亦作出相應行動。■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