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不應視國民教育為邪魔外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6]     我要評論

周浩鼎 青年民建聯主席

 筆者認為,香港有些人總是對內地抱著仇視的心態,只要內地有甚麼毛病,就會被無限放大,久而久之,加深了香港跟內地的嫌隙。在這些人眼中,任何關於內地的正面狀況,都不屑一顧。最後,人人受他們感染,造成香港和內地的對立。筆者反問,造成社會上的對立,增加人們對內地的偏見,究竟有甚麼好處?而國民教育亦只是嘗試讓學生抱著積極態度看內地,難道真是要凡事拉倒,內地是邪魔外道,這樣才叫正確觀念嗎?

 一個國家的人民了解自己的國家其實是一種義務和責任,香港雖經歷港英管治一百五十年,但始終跟祖國是從未分離的。回歸十五年,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對自己的國家不去認識了解,怎能說得過去呢?國民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無論是英國、美國,國民總應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國家。筆者在唸大學時,曾於暑假時到美國一遊樂場當暑期工,每天早上九時正,遊樂場會播放美國國歌,此時人人肅立,這個也是美國對國民進行的一種國民教育。

了解自己國家是義務和責任

 也許就是港英時期,儘管大家都是中國人,港英政府為了維護英國人在港的管治,用盡各種手法減低香港人對中國內地的情感,也不鼓勵愛國情操。一代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可能對國家的情感並不濃烈,然而我們已經回歸十五年了,我們的下一代並非在港英管治下生活,而是在中國的國土下生活,如果再過一兩代,人們還是連國家主席是誰都不認識的話,這是否符合邏輯呢?

 有人說,國民教育在通識科裡也可以教授,為何還要大費周章將它獨立成科呢?這正正符合我在上文的觀點。港英管治時期讓我們長期疏遠祖國,如今實有必要急起直追,讓它獨立成科其實也突顯了它的重要性。另外,根據政府資料顯示,國民教育科是不設公開考試的,其實原因很簡單,沒有公開試,大家都能避免有預設的標準答案(model answer),反而是鼓勵學生自由討論,何來洗腦呢?而且國民教育科只佔總上課時間3-5%,佔的比重也不算多,理應應付得來。

對內地存偏見 不利兩地交流

 筆者讀過最近面世的國民教育手冊,發現它除了介紹國家在不同領域上的發展,也有點出內地受到的批評及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內地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政府徵地維權的問題。對自己的國家,人們可讚亦可彈,我們可以批評國家的不足之處,但也不要忘記國家也有她進步的一面。筆者認為,香港有些人總是對內地抱著仇視的心態,只要內地有甚麼毛病,就會被無限放大,久而久之,加深了香港跟內地的嫌隙。在這些人眼中,任何關於內地的正面狀況,都不屑一顧。最後,人人受他們感染,造成香港和內地的對立。筆者反問,造成社會上的對立,增加人們對內地的偏見,究竟有甚麼好處?而國民教育亦只是嘗試讓學生抱著積極態度看內地,難道真是要凡事拉倒,內地是邪魔外道,這樣才叫正確觀念嗎?

 五千年華夏文化,我們就是炎黃子孫,人的根總是不能拔走的,身為中國人,大家在不同地域或崗位上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用心去了解中國這個擁有十三億人口難以管治的國家,不要用帶有仇視和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她,就足夠了。

相關新聞
來論:自由黨搖擺不定難以取信於人 (2012-07-26)
西座內望:立法會參選人必須回答的三個問題 (2012-07-26)
不應視國民教育為邪魔外道 (2012-07-26)
「漏報門」揭何俊仁誠信破產 (2012-07-26)
勿讓反對派以「關注組」誤導市民 (2012-07-26)
香港珠寶業持續發展的方向 (2012-07-26)
國民教育乃國際慣例 不應政治化 (2012-07-25)
明刀明槍:何俊仁瞞報董事利益 誠信破產必須交待 (2012-07-25)
管見集:陳方安生為什麼突然害怕調查僭建? (2012-07-25)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評估 (2012-07-25)
支持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2012-07-25)
環境保護涉及代價 (2012-07-25)
頂天立地: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理所當然 (2012-07-24)
堅定不移挺梁是香港的主流民意 (2012-07-24)
揚清激濁:全力提升香港競爭力 (2012-07-24)
明刀明槍:公民黨與司馬文「扯貓尾」志在「超選」 (2012-07-24)
政經多面體:提供乘車優惠好處多 (2012-07-24)
推出政策配合內地升學趨勢 (2012-07-24)
指點江山:梁班子開局不順更需政治盟友支持 (2012-07-23)
將市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 (2012-07-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