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9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閉幕。當日發表的《融合謀發展,創新促繁榮》中預警,世界經濟仍面臨著下行的風險,國際金融市場仍不穩定。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歐洲央行的紓困計劃、美聯儲的QE3設想、還是我國「地方版四萬億」的可能,都顯示出各國經濟管理者面臨的困境。
國家統計局9日上午公佈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2.0%,PPI同比降3.5%,創下34個月新低。重回「2時代」的CPI漲幅和跌破9%的工業增速,讓市場擔心中國經濟未來會遭遇「物價上漲」和「增速下行」的夾攻。 在筆者看來,外需形勢依然嚴峻,造成物價上漲的根源因素仍未解除。
筆者認為,CPI數值變化沒有將物價的真實變化反映出來。今年以來的物價增幅雖然呈現回落趨勢,但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物價其實一直在上漲。與此同時,連續下行的PPI讓人感到擔憂。
PPI加劇回落,表明工業產能過剩並未好轉,實體經濟仍未走出低迷局面,經濟穩增長形勢仍面臨嚴峻挑戰。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基礎是工業,需求則由全世界提供,若世界經濟繼續這樣低迷的話,PPI下落的這種狀況還將會持續。
世界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時期,這預示著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不可持續,出口導向必須轉向內需擴大。加上中國的剩餘勞動力不再充裕,這意味著低成本製造不再有持續競爭優勢。在短期之內,貨幣政策極有可能處於較長時間的空窗期,破解政策兩難還需制度方面的改革來破題。
關注政策調控如何抉擇
筆者認為,現在的宏觀經濟比較複雜,市場的投資和投機情緒處在觀望淡化和相對非理性的階段。在物價反彈、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背景下,政策調控如何抉擇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中國要找到新的增長點,關鍵在於推動改革,促進結構轉型。所以從這點上來講,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不得不為。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