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行政學院(香港)工商專業同學會 杜勁松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曾幾何時,一河之隔的深圳,冒著被傳染「腐朽的、垂死的、糜爛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風險,敞開懷抱歡迎港澳同胞。
30年過去了,深圳沒有腐朽、沒有垂死、也沒有糜爛,那片土地上出現的倒是一個經濟奇跡;港澳同胞帶過去的有的士高、收錄機、卡拉OK和桑拿浴,更帶去了資金、資訊、管理技術和通向海外市場的橋樑。時至今日,當深圳準備放寬「一簽多行」政策予非戶籍常住居民、「北上廣天渝」等城市準備允許非戶籍常住居民申請「自由行」來港旅遊時,卻受到個別團體指責,經特區政府提出,內地將暫緩實施上述政策。
內地旅客佔整體訪港比例約66%
究竟該如何看待這些自由行新政?讓我們先看幾組統計數字。來自香港旅發局的資料顯示,目前個人遊佔整體訪港內地旅客的比例大約為66%,而去年全年內地訪客為2,810萬人次(今年頭7月則為1,885萬人次),9年來赴港「個人遊」給香港帶來約3,400億港元的直接旅遊收入。
對比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1年中國內地出境旅遊人數高達7,025萬人次,按年增長22.42%。2012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出境旅遊人數已達3,850萬人次,出境旅遊消費約360億美元,旅遊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國家旅遊局預計,在口岸、簽證及免稅等與入境旅遊市場直接相關政策創新沒有大的突破情況下,預計2012全年出境旅遊人數7,84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出境旅遊消費820億美元,同比增長18%,旅遊服務貿易逆差將達330億美元。
這些資料說明,儘管赴港旅遊目前是內地居民出境遊的主要目的地,但並非是內地遊客的唯一選擇;面對全球當之無愧最大的旅遊市場,香港僅僅是分得了一杯羹。在商言商,理性務實的香港人應該問自己:如何才能抓住商機、促進香港經濟轉型?(二之一,周五本欄再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