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證券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 雷裕武
歐洲央行上周公布無限量購買國債計劃,帶動港股上周五大幅反彈近600點,而具槓桿效應的認股權證,爆炸力更大。縱觀上周10大輪證升幅榜中,部分累升逾250%,其中有6隻權證在9月到期,另有兩隻在10月到期,原來一般接近到期日的權證,槓桿比率較高,而槓桿比率猶如兩面刃,不單能為持有人帶來較大的值搏率,但同時在市況逆轉下,其殺傷力也不容忽視,一些持有接近到期的末日權證,或常有以下疑問。
1、發行商是否在任何情況下必定會回購有關沽盤?
發行人在權證市場扮演的主要角色之一,是為權證提供合理的買賣價,方便投資者可在交易時段自由買賣。曾聽聞有投資者說,窩輪發行人有責任為產品提供流通量,最終甚至一定會回購權證,因此,當他們看到個別權證未有買入價時,便認定發行人失職。
其實,這只是美麗的誤會,發行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透過持續提供流通量(即買入和沽出權證),方便市場參與者買賣,背後假設是權證必須仍有價值,但倘若權證的理論價值已低於1仙(以致發行人未能在市場掛牌)或已失去價值,發行人便難以繼續為權證提供流通量,當然,亦不能承諾在任何情況下必定回購有關沽盤。
2、倘若往後再沒有買盤承接,窩輪到期後是否完全失去價值?
這是不少投資者容易混淆的地方,事實上,權證有否買盤承接,與到期後是否有價值並無必然關係。權證在到期時的價值,主要取決於最後結算價與行使價的差距,以認沽證為例,只要最後結算價低於行使價,投資者便可收取正回報,兩者差距越大,其內在價值則越高,這與市場上的買賣情況未必有固定關係。
根據以往經驗,一些極度價內或價外權證的交投情況,往往較其他貼價或輕微價內 / 價外的權證淡靜,同時買賣差價也有機會較闊,或許不適合作短線買賣,持有人應根據自己對相關正股或指數之短期看法,決定應否繼續持有,或即時離場。
當然,投資者若相信權證仍有價值,但未見成交或任何買賣價,或可嘗試致電發行人查詢是否仍有價值,並要求開價;一旦發行人表示暫時未能開價,投資者或可查詢,權證需要重返1仙的正股相關水平,以作參考。
市況若逆轉 應緊守止蝕
3、持有末日窩輪的投資者應留意甚麼地方?
末日權證普遍高風險、高回報,賭博成份甚高,投資新手應避免參與。一旦市況牛皮或交投轉靜,權證受時間值加劇損耗的影響,貶值的機會大增。再者,所有權證都有期限,隨著時間流逝,命中的機會率也大大減低,因此必須速戰速決,與其坐以待斃,持有人倒不如盡早決定去留。倘若他們持有價外輪,為免最終分文不值,一旦預期大市短期大幅反彈的機會不高,特別趁權證還有價值,便應盡早在市場沽出。
至於一些末日價內輪,由於其價值主要為內在值,持有人可根據正股短期走勢而決定是否短暫持有,在決定買賣前必須緊記「買窩輪,定止蝕」的不二法則。若市況牛皮或出現逆轉,他們應盡快作出相應部署,只要能緊守止蝕位,並配合對個別正股走勢的看法,應有機會提高利潤,減低虧損。(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