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稿去年5月公布後,教育局向全港400多間學校及參與諮詢會人士作問卷調查,當時有超過八成受訪者明確支持加強國民教育。圖為當日其中一場諮詢會情形。 資料圖片
——92%盼認知情感實踐結合 報告助釋疑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婷芝)國民教育風波持續多月,教育局去年曾就有關內容進行近4個月的諮詢,至今年4月底完成《課程指引》定稿。因應社會人士要求,當局昨公布長達1,500頁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諮詢及修訂報告」,全面披露諮詢期間所接獲的意見及資料。其中針對學界的兩項問卷調查顯示,84%中小學認同有必要加強國民教育;而與部分反國教人士宣稱不滿該科「情感主導」,相反,多達92%學界人士同意以「認知」、「情感」及「實踐」結合,能有效培養學生品德及國民素質。有「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委員認為,公開諮詢資料有助釋除公眾疑慮,下次開會時會參考內容。
因應早前有人藉《公開資料守則》要求政府公開國教科全體諮詢內容,教育局昨完成整理資料,並發放上述報告,內容包括各界人士提交的意見書,以及當局於去年5月至8月間進行了兩次大型意見調查。
74%同意評語應有方向性
其中一項調查針對出席8場諮詢會的老師及校長,涉及454份問卷。結果發現,74%人完全或部分同意該科的評估應具備描述性及方向性的評語;而完全或部分同意將認知、情感及實踐結合,能有效培養學生品德及國民素質的更達92%。報告又記錄了公眾在不同途徑提交的意見,有指國民教育不應以情感主導,以免培養盲目順從及不夠理性的國民,反映大部人認同三者結合對學生有利。事實上,《指引》定稿亦明言要將三者結合;不過,部分反對人士堅持斷章取義,稱《指引》是「情感主導」,又將當中的「孕育」真情硬指為情感「灌輸」,極盡妖魔化之能事。
報告又包括另一訪問了405間中小學去年進行的問卷調查,當中有達94%認同德育及國民教育一直是學校重點項目,同意為配合學生未來發展,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國民教育。
76%學校認同每周一兩節課
課時安排方面,76%學校認同「每周安排1節課至2節課,但可結合其他學科教學、周會或班主任課」,反映學校接受多元化推國教。另外,有九成學校同意科目注重孕育情感,助學生釐清價值觀及建立身份認同,87%學校則認同不宜以「打分」形式作評估。
教育局發言人指,因報告需要長時間整理、組織和分析,加上或涉及提交意見人士的私隱,需要先諮詢律政司,故延至昨日才能發放。他又強調,整個課程指引的編寫和諮詢報告都是「土生土長」,絕非如有揣測所言國家教育局曾給予「指示」。而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發展,則將由開展委員會討論,發言人未有進一步補充。
披露詳細報告利委會參考
開展委員會成員、津中議會主席廖亞全認為,過往課程發展的諮詢及意見,因公眾對詳情不感興趣,所以甚少公開,現時當局能提供去年諮詢內容的詳盡細節,相信委員會一定會參考。同為開展委員的家校會主席徐聯安則稱,局方發放諮詢報告,可讓關心議題的人士知情,有助釋除公眾疑慮,但他亦指上述問卷調查主要針對學界,建議當局日後的諮詢對象應更廣泛,如包括家長等,避免再出現諮詢時「支持」,推行時卻「反對」的兩極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