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資委:加深市場化 國企增活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0]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十八大報道組 羅洪嘯)擁有28萬億資產的中央企業系統十八大代表團9日對外開放,包括中石油、國家電網等17位世界500強央企老總出席會議,這些央企老總握有中國的經濟命脈,影響著十八大後國企的改革方向,因此備受矚目。

 作為央企「大老闆」的國資委主任王勇9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企改革的方向是要更加市場化,不斷增加國企的活力和影響力。

 對於一些媒體質疑國企效率低下,王勇坦誠而言,國企是從計劃經濟發展過來的,既要承擔所有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責任,另一方面又肩負社會責任,大量人員沉澱在國企,央企還辦有8,300多個社會機構,同時,國企還有大量的離退休職工,央企有516萬離退休職工需要養老。

效益非短期 重長遠發展

 王勇指出,中央企業和國有大企業關係國家經濟安全命脈,他們在投資發展中更多關注中長期發展。從當期效益看,中小企業在短期效益上反應更好,從長遠看,央企和國有大企業更重視幾年十幾年的綜合發展。

 比如能源行業,中石油在內地一年投資要3,000多億元,這些投資回報都要經過三年五年乃至八九年,因此看待國企效益不能看短期。

 被問及目前中國國企數量是否過多時,王勇指出,歐盟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發展階段都存在大量國企。

 據了解,80年代英國、法國、挪威包括美國,國企比例都很高,甚至佔當時經濟總量的20%至30%。淡馬錫集團是新加坡政府控股的國企,並在新加坡經濟中佔有很大的比重。中國國企的數量既要滿足企業發展,又要符合國家需要,所以國企數量的多和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相關新聞
彭清華:十八大繪就藍圖 港發展空間更闊 (圖)
王光亞:中央堅定支持梁振英 (圖)
溫家寶:未來5年3件事最逼切 (圖)
國資委:加深市場化 國企增活力
扶貧會下月開工 18非官方猛將加入 (圖)
內地通脹降至1.7% 33個月最低 (圖)
奧巴馬今晨發聲明 料向共和黨攤牌
俞正聲不准兒子接觸滬官員 (圖)
中組部:2020年形成幹部管理四大機制 (圖)
朱小丹:粵港親兄弟 合作不可擋 (圖)
北京再投千億建地鐵 (圖)
東部發達省市 轉攻綠色GDP (圖)
平潭打造自貿港 惠台商創業 (圖)
私任電子遊戲顧問 7海豹隊員罰薪 (圖)
瑪雅文明湮滅 百年旱災是元兇 (圖)
民建聯唔特首 獻策113招 (圖)
IT老板襲港交所「披露易」囚9月 (圖)
釣島爭端持續 千家日企倒閉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