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與一國兩制實踐
陳 勇 民建聯宣傳公關委員會副主席
中共十八大通過了胡錦濤在大會上宣讀的政治報告,對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作了最新的闡述,其中提及了要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備受香港市民和社會輿論的關注。筆者認為,這正是切中了香港的要害,如何以更長遠的戰略眼光處理好內地對香港的支持政策,帶動香港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將是特區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背靠一個生機勃勃、日益強大的祖國,是香港最大的優勢,在回歸以來的十年多裡,中央和內地的支持,確實使香港跨越了不少難關,帶來許多發展的機遇。1997年香港回歸不久,遭遇上亞洲金融危機,金融秩序受到嚴重破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保持了金融穩定,渡過難關。
2003年,香港遭遇「沙士」疫情侵襲,經濟不景,樓市大跌,人心惶惶,同一年,香港與內地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同時開放內地居民來港旅遊的「自由行」計劃,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使香港經濟再度發展起來,並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背靠強大祖國是香港最大優勢
2008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等多家跨國金融機構倒閉,香港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再次受到巨大的衝擊,此時,中央推出14項措施支持香港。2011年,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中央為香港帶來36項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政策。
回歸15年來,在中央的支持下,粵港、閩港、京港、滬港等區域性的經濟合作,也陸續展開,並且逐步得到深化落實,使香港在內地拓展了廣闊的經濟發展腹地。
正因為有內地的支持,香港在回歸15年以來,雖然屢受國際經濟和金融動盪的衝擊,但基本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經濟穩定是社會和民生保持穩定發展的基礎,所以,香港過去15年的發展,離不開祖國內地的支持,未來仍需要借助這一強大的優勢。
然而,香港雖然擁有內地強有力支持的優勢,但在自身的競爭力發展方面卻顯得很不足夠。香港社會眼下出現的一些問題,包括所謂的內地與香港之間的矛盾問題,也正正是香港在處理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之間的關係方面存在不足的反映。
與內地相比較,香港本身的競爭力和優勢在不斷地變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內地仍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時,香港在資金、技術和製造業方面存在較大的優勢,當時,不少港商把握住內地的對外開放的先機,率先進入內地發展,取得成功。而香港整體上也能把握住發展的機遇,絕大多數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北上發展,而香港本地則集中發展現代的金融、服務業,香港因此出現了一次經濟結構的調整,自身的競爭力得到提升。
其後,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區的經濟總量先後超越香港,但香港仍以現代服務業較具優勢,包括金融、專業服務、航運服務等方面,內地不少地區向香港招手,希望引入和借鑑香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的經驗和優勢,促進共同發展。然而,在種種原因之下,香港與內地在現代服務業的合作方面,並未取得較理想的成就。當內地越來越多的大都市在改革開放政策下崛起,越來越多國際上的跨國企業進駐內地,提供優質的現代服務業,香港自身的競爭力和優勢也在不斷地流失。
「自由行」政策應繼續深化
近十多年來,香港在與內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中,成效最為顯著的當為內地居民赴港旅遊的「自由行」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使內地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居民來港旅遊消費,為香港的零售業、飲食業、旅遊業帶來大量的商機,同時也為香港社會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據一些統計資料顯示,由2004至2009年,「自由行」旅客帶來的消費累積接近850億元,因「自由行」創造的就業職位至2009年約為5.47萬個,「自由行」開放以來的9年裡,內地居民赴港個人遊給香港帶來約3462億元直接旅遊收入。
這本來是一項對港有利的好政策,然而推行至今卻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以致深圳市今年推行的擴大居民赴港「一簽多行」的政策,需要延後。原因是「自由行」政策,雖然帶來了大量地內地消費旅客,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香港社會原有的社區結構和消費習慣,對香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其中一個較典型的例子是活躍於上水的「水貨客」問題,「水貨客」的出現,即是少數人利用了兩地通關便利化的措施,在香港社區採購日常生活用品,用「螞蟻搬家」的方式,運送往內地銷售圖利,結果導致邊境的上水一帶,舖租上升,居民日用品緊缺,交通工具和社區秩序受衝擊,市民怨聲載道,兩地政府需大費周章地去處理問題,原本正面的利好政策,也出現較大的負面因素。
筆者認為,「自由行」政策推行近十年來的演變過程,正反映出政府未能把握住政策機遇,未能帶動香港本身競爭力提升,對香港造成的巨大損失。「自由行」政策的基本要素是促進香港與內地的通關便利化,如果政府把握住機遇,大力發展內地市場有需求的高端服務業,那麼「自由行」所帶來的,將不僅僅是市面上一時的繁榮,更加是香港整體經濟的升級。
十八大提及要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筆者認為,這正是切中了香港的要害,如何以更長遠的戰略眼光處理好內地對香港的支持政策,帶動香港自身競爭力的提升,將是特區政府乃至全社會都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