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永偉會計師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副主席
面對市場一體化的全球博弈,綜合競爭力成為主宰一個經濟體浮沉升降的要素。胡錦濤日前在「十八大」報告中,語重心長地期許「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令人引發深思。的確,從昔日一枝獨秀的國家「南風窗」,如今卻被眾多內地城市急起追趕,並且浮現被邊緣化的威脅,香港的特殊地位、綜合競爭力都在點滴消蝕,警號接連拉響,出路惟在內部團結、粵港融合。
剛舉行的「十八大」,開展黨國體制的接班傳承,隨著新領導團隊的人事和未來施政方向相繼確定,香港在全國大局中的角色地位亦已定調。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針對港澳地區,特別提出三個期望:「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
將國家堅強後盾變成港競爭力
在這三個期望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第三點,亦即是要將國家的堅強後盾和香港自身競爭力進行有機結合,這是一個新說法,亦是香港長遠發展、提升競爭力的新方向。
競爭力一向都是香港的最大本錢,在國際性的競爭力評比中長期處於領先地位,但這種優勢近年已出現鬆動,令人憂心忡忡。中國社科院已經連續十年發表《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而城市綜合競爭力是一個包含城市綜合增長、經濟規模、經濟效率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指數。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高低及其變動,直接反映著城市各個方面的狀況以及變化。香港今年雖是連續七年排名第一,但已被提醒存在五大問題,包括:產業升級緩慢、貧富差距擴大、科學技術競爭力不足、基礎設施發展停滯不前、環境競爭力下降等。
香港競爭力弱化的四個癥結
說穿了,香港競爭力出現弱化,問題癥結有四個。第一是「食老本」,不敢創新求變。目前,除了金融服務業還有一定競爭力外,「四大支柱」和「六大產業」都毫無突破性的發展。期望行政長官梁振英明年1月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時,能夠從長遠發展戰略的角度,提出切實的措施,優化香港的增長結構,提高香港未來的競爭能力。
第二是內部不團結,行政立法對峙、輿論天秤出現偏向。若是內耗失血情況未止,政府施政將會受到掣肘,連帶令社會整體發展和競爭力都會遭殃。提高競爭力並非單單是政府的議題,所有香港人,特別是一些政團人物、意見領袖,更應該好好考慮近年高度政治化、兩極化,對香港造成的傷害,希望大家能本著香港的整體利益,推動內部整合,共建更有活力的國際大都會。
第三是粵港融合受阻攔。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是全球經貿投資的聚焦點,也是香港經濟轉型提升的新出路,可惜,粵港融合長期「官冷民熱」,社會上近期更浮現「去中國化」的逆流,令到有關融合進程困阻遲疑。畢竟,競爭力是建基於經濟基礎的「硬實力」,不借助國家的堅強後盾,單憑香港一己之力,能有多少彈藥?競爭力會有多強?
第四是科研投資和整合不足。北京市是通過整合培育各種科技服務資源,打造日益完善的區域創新環境,推動科技北京建設。北京市擁有上萬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首都科技平台、研發實驗服務基地,為企業提供服務。從2010年開始,計劃在5年內安排不少於100億元資金,為企業提供創新成果產業化等科技服務,這都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提高產業和人才競爭力。北京市的做法,很值得香港特區政府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