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 全國政協委員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無論是經濟、房屋、貧富懸殊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可惜的是,反對者每每將問題歸咎於核心價值受損、沒有普選等。但細心一想,難道只要有普選,社會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筆者認為,港人重視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等,並不會輕易失去。我們亦無須過於敏感,把事情都理所當然地與「核心價值」扣上關係,自設障礙。說到底,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團結一致,思考如何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解決貧窮和其他長期積存的社會問題。
特首梁振英早前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表示,香港人緬懷英殖時代,是因為本港的民生不如回歸前,並強調「現在的經濟發展比九七前慢,貧富差距比九七前大,房屋問題比九七前嚴重」。然而,報道一出,有人卻反駁指香港人的不滿,是源於核心價值受損。但依筆者看來,梁振英先生所說的話,不無道理。
生活質素倒退 優勢漸失
事實上,生活質素倒退是有事實根據的。在1990年,香港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3萬美元,1997年為2.7萬美元,在7年間,有約108%的增長。但回歸後,直至2011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才升至3.4萬美元,在14年內,放緩到只有約26%的增長,足見經濟發展較回歸前慢。其次,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 (介乎於0至1之間,0是指絕對平等,而1是指最極端的貧富差距,超過0.4便是「警戒線」),由回歸前的0.518,加劇至去年的0.537,冠絕全球。房屋問題更是不用多說,單是樓價和租金的上升,已與市民購買力脫節,並超越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高位。政府最新的數據更顯示,有多達7.1萬人居於各類板間房及「茤苤v,居住環境惡劣!與近年發展迅速的新加坡比較下,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1997年前的十多年間,可謂與香港「叮噹馬頭」,但至最近5至7年間,經已開始超越香港。若以人均收入計算,香港則自2004年起被新加坡拋離,到2011年新加坡以4.9萬美元大幅領先於香港的3.4萬美元,從人均收入看來,似乎我們已經遠遠落後。
何必自設障礙?
無論是經濟、房屋、貧富懸殊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可惜的是,反對者每每將問題歸咎於核心價值受損、沒有普選等。但細心一想,難道只要有普選,社會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更何況,《基本法》已授予我們普選之權利,並正朝向此目標發展。在2017年,香港可以用一人一票方式選出下一屆行政長官。因此,反對者實不應事事站於政府的對立面,把一項又一項的政策,轉化成一次又一次的群眾運動,事事對抗。這不但使政府為了「撲火」而疲於奔命,平白虛耗了不少寶貴的光陰,也令社會陷於分化、內耗,施政困難重重。
筆者認為,港人重視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思想自由等,並不會輕易失去。我們亦無須過於敏感,把事情都理所當然地與「核心價值」扣上關係,自設障礙。筆者並非說經濟可以戰勝一切,但繼續作繭自縛、坐以待斃,對社會毫無益處。
說到底,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團結一致,思考如何發展對任何城市、地區和國家都是重要的經濟,改善民生,解決貧窮和其他長期積存的社會問題。正如梁特首也在立法會提出「花兩年時間遏止香港社會發展落後的趨勢,然後再花兩三年時間重拾升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