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振 資深評論員
專利是科研人員「腦」力勞動成果、智慧的結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領先指標。專利申請增減,顯示一個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走向。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披露,中國專利局在2011年受理了526,412件專利申請,呈現「井噴」狀態,並首次超越長期稱霸專利王國美國的503,582件,成為世界第一。11年戰爭已經耗盡美國國庫,華盛頓現在力不從心,經濟復甦無力,失業率和國債均居高不下。華盛頓的困境,是高估實力、瘋狂擴張的惡果,專利申請持續下滑,科技創新出現前所未有的大滑坡,凸顯美國獨享世界人才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
美國的申請專利量退居世界第二,是美國人特別不願意看到的事實。美國專利申請快速下滑,歐盟等西方國家的專利申請也被北京拋到身後,情況不妙,反映歐美的傳統創新優勢正面臨新危機。困擾歐美國家的經濟危機,迫使他們大大減少對創新經費的投入。美國情報機構近日發表的報告說:「新的技術、不斷減少的資源和迅速增加的人口將改變全球力量對比」。美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擔心明天。美國因伊、阿戰爭衍生出的「金融危機」、「失業率高企」、「財政懸崖」等頭痛難題,正像瘟疫一樣,向美國乃至世界各國快速傳染,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
全球經濟重心轉向東亞
中國2011年的專利申請增幅達33%,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進入21世紀後,在中國企業的帶動下,亞洲地區已經變成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日本和韓國也都需要乘「中國風」而促進經濟復甦,顯示全球經濟重心正向東亞轉移。中國專利申請的增長點主要在數字通訊和數字技術領域,這兩塊領域的發展是當今經濟走向的風向標。中國在數字通訊和數字技術的成就,意味著中國可通過這些領域的進步,催化經濟更快速發展。「數字」領域的領先,既可為企業提供更多機會,也預示中國尖端軍事技術將會出現跳躍式發展。
中國專利申請量從2006年的17.1萬件升至2011年的52萬件,年均增長超過16%。創造了專利申請史上的增長最快、持續時間最久的先河。在中國申請的全部專利中,超過75%申請來自中國企業,說明中國蓬勃發展的專利申請上,中國企業已超過外國企業。在2011年的專利申請中,中國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公司在專利申請量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松下公司;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公司排名第三,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公司排名第四。折射出中國企業未來擁有的罕有強勁。
「專利轉化」潛藏龐大商機
排在第三位的日本為342,610、第四位的歐洲為142,793件,折射出科技創新能力的傳統動向。專利是催動社會進步的強動力和「催化劑」,但專利只有實現商品化才能造福人類。專利沒能及時轉化成新的商品,是巨大的資源浪費。中國的專利申請數目雖然居世界第一,和西方國家75%專利產業化率相比,中國專利產業化比率只有25%左右,顯示大部分中國專利未能發揮其應有價值而成為「擺設品」。專利成果商品化須經過「科研人員和投資者的合作才能完成」。小型試驗和中等規模試驗成功後,才能進入真正的商品化。
小型試驗是關鍵環節,中國目前最薄弱的就是這一環,中國的專利轉化潛藏龐大商機,包括香港、台灣和內地的投資者應該迅速加入這個環節,既可減少「死專利」比例,讓「井噴專利」「催化」大中華更快復興,亦可以為捷足者帶來實惠。香港、台灣和內地的政府也都應該動腦筋做好橋樑和紐帶作用,為投資提供更好環境,迅速提高專利成果產業化率,否則再多、再好的專利都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換句話說,華夏子孫不應錯過「專利井噴」帶給大中華的千載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