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袁寶榮指,鼻竇「通波仔」手術成功率高。 曹晨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曹晨)慢性鼻竇炎是港人常見疾病之一,由於病徵與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患者易混淆而延誤治療。全港現時約30%人口有鼻敏感症狀,但容易受忽視。而因鼻敏感、傷風感冒、鼻骨偏曲、鼻息肉等原因,阻塞鼻竇出口,便會形成鼻竇炎。鼻竇炎會造成鼻塞、頭痛和失眠,若細菌進入眼球及顱底,則可能導致失明或腦膜炎,嚴重程度不容忽略。傳統鼻竇炎治療包括開刀、內視鏡手術等,但治療效果各有限制。本港去年最新引入鼻竇「通波仔」手術,無創、安全且成功率高,有效減輕病人痛楚。
香港大學耳鼻喉科榮譽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袁寶榮表示,早期的鼻竇手術,需在病人面部鑽孔,切除竇骨及粘膜,會對病人面部神經線造成永久損傷,且復發機會頗高。1980年代後出現的內視鏡鼻竇手術,雖然已把創傷性減低,但需用鉗取走組織,引發竇骨發炎,也可能對眼睛甚至腦部造成創傷。
成功率高 創傷性最少
袁寶榮續指,本港去年引入最新鼻竇球囊擴張術,以類似冠心病患者「通波仔」的形式,把受影響的鼻竇口進行無創擴張,安全且成功率高;並可把鼻竇粘膜及骨保留,創傷性最少。1年來,本港已有50餘位病人接受手術,有效治療慢性鼻竇炎及相關症狀。
任職財務策劃的林小姐,早前因鼻敏感引發鼻竇炎,鼻塞、頭痛,導致夜不能寐,日間也無法集中精力工作,苦不堪言。林小姐去年10月接受治療,先切除鼻甲肥大部分,再進行鼻竇「通波仔」手術;術後1個月已完全康復,精神狀況也隨之恢復。而現年83歲的高先生,前年傷風感冒咳嗽,導致右鼻孔幾乎全部封閉;術後他表示氣息順暢,每晚都能睡得很好。
價錢貴一倍 病人需自費
袁寶榮指,鼻竇「通波仔」手術好處多,但不是人人適用。他指若病人鼻竇內粘膜已出現病變,也需進行傳統鼻竇手術。他稱現時本港公立、私家醫院及診所均有鼻竇「通波仔」手術提供,價錢較內視鏡手術貴一倍,但此手術暫未列入政府醫療名冊,病人需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