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在美國得州的達拉斯學區,只要是區內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學校為鼓勵看書,只要學生看完一本書,學校就會付給他們二塊美元。不過,為了證明學生確實看過那本書,必須透過電腦完成一份試題,證明為真,才能拿到獎金。
這樣有什麼效果呢?調查發現,達拉斯學區內的小學二年級學生,到了年底成為了閱讀能力最好的學生。
我在想,如果三年級就取消這樣的獎勵,那些原本看書的學生,還會繼續看書嗎?還會主動去找書本來看嗎?
看書的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我說不是看那些學校必須考試的書,而是看那些有益身心的課外讀物。假如學校不指定學生看一些像小說之類的讀物,學生會想到去看嗎?
記得我讀中小學的時候,英文課就指定要讀一些世界名著,那時,出版社是有出版階梯叢書的,即是依程度來改寫世界名著,讓學生閱讀。我就是在那個時候培養出看小說的習慣。假如學校當時沒有指定閱讀,我還會養成日後看書的習慣和喜歡文學作品嗎?
用金錢來作誘因,誘導學生從小養成看書的習慣,一旦金錢誘因消失後,看書的動力還會存在嗎?能夠因此而培養出學生終身閱讀的興趣嗎?這個課題,香港的教育界不知作過研究沒有?或者香港的教育界,才不會去關心學生是否看書——我是指課外讀物,他們關心的,只是考試的成績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