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表示,教育用地用來興建豪宅非正確做法。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就浸大爭取毗鄰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南部用地一事,政府與浸大爭論白熱化。食衛局局長高永文昨再開腔,指浸大2月底才正式撤回於尖沙咀坊會用地興建中醫院建議,雖然該校於不同時段曾考慮其他方案,但作為公共機構,有必要依正式程序提出要求,現階段沒可能只按「地理原因」,指定土地必定由某個團體使用。浸大校長陳新滋則重申,以教育用地興建豪宅非正確做法,冀與政府直接溝通解決問題。另外,就浸大一直稱該校人均土地面積為8大學中最小,教局昨指該校數據有誤差,事實上理大人均土地面積比浸大更小。
高永文昨表示,浸大去年正式向該局提建議,於尖沙咀街坊會地段合作自資興建中醫院,而李惠利校地紛爭出現後,該校才於2月底正式撤回該建議;所以當有關地皮歸還政府及考慮用途時,尖沙咀建中醫院是浸大的唯一正式方案。他還指出,該局曾從其他途徑得悉,浸大有在李惠利原校舍建中醫院的考慮方案,但作為負責任的公共服務團體,是不可能不理解做事需要通過正式程序。
浸大重申教育地建豪宅絕不正確
至於中醫院情況,高永文指,長遠會否由政府向團體或大學提供土地興建發展,仍有待新成立的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討論,目前李惠利屬政府土地,即使政府最終決定該處要建中醫院,也應通過公平公開形式進行,沒可能現階段只因地理上的因素,鐵定該幅土地必須由某個團體擁有。
陳新滋昨則指,校方早於2009年已申請於李惠利地皮建中醫院,因政府未有積極回應,才轉而考慮尖沙咀用地,而因技術問題失敗後,再爭取李惠利屬合理期望。他又認為,時序問題不重要,最重要是解決技術問題,又重申將教育用地改作興建豪宅,絕非正確做法,期望能與政府直接溝通解決問題。
周一嶽:浸大計劃書未提選址
就浸大2009年已向食衛局提出於前李惠利建中醫院,時任局長的周一嶽昨表示,曾收過浸大建中醫院的計劃書,但當中未提選址。他表示,明白政府要兼顧房屋供應和大學發展需要,相信問題終可解決。
教局:浸大人均面積非最細
就浸大稱該校人均土地面積屬8大中最小,限制大學發展,教局發言人指該校在計算「資助課程學生人均校園土地面積」時,並無包括資助副學位的學生,做法難以理解,而有關計算方法也令其數據分析及結論出現誤差。局方舉例,包括資助高級文憑學生在內,本學年理大共有15,013名學生,而非浸大所指的11,675人,所以理大人均土地面積只得7.8平方米,較浸大的8.96平方米更小。
浸大發言人稱,由於不是所有資助院校都設有政府資助副學位課程,所以在點算學生人數及計算校園人均土地面積時未有包括相關數據,發言人反駁局方指,若要公平,應將自資學生都計算在內,因他們同樣佔據校園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