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鐵川
港府3月1日起實施限制出境旅客攜帶奶粉數量的措施,引起內地和本港的熱議。內地人之所以到本港搶購奶粉,究其原因,是對內地銷售的奶粉品質不放心,對內地的食品安全缺乏信心。溫故而知新,回顧一下西方國家的歷史,就會發現發達國家的食品也經歷了一個由「亂」(不安全)到「治」(安全)的演變過程。
1906年,美國著名作家厄普頓.辛克萊出版的小說《屠場》,對芝加哥肉類加工廠以及牲畜飼養場裡艱苦且令人作嘔的工作條件進行了描述。他在書中寫道,「工廠把發黴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月定上走來走去並隨意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傳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這裡時,羅斯福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辛克萊的書引發全國關注,促使羅斯福總統下令對肉類加工行業展開正式調查,調查的結論是「食品加工的狀況令人作嘔」。當年6月美國國會即通過了兩部聯邦法律: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並建立了以化學家威利博士為首,共11名專家學者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雛形。經過一百多年的治理過程,美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但隨著當今基因改造食品、荷爾蒙和其他各種添加劑的出現,美國人對食品安全又打出了新的問號。
西方國家也曾揭食物摻假
英國是近代以來最早著手食品安全立法,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的國家之一,但推動英國食品安全立法的主要事件,卻是19世紀英國食品摻假的橫行。當時,英國牛奶不僅普遍摻假,而且還受到各種污物和致病細菌的污染。1899年,英國醫學專家伊斯特斯就通過對來自英國各地的186份牛奶樣品的檢測表明,80%的樣品骯髒不堪,含有大量的膿液、黏液、血絲、鏈球菌以及結核病菌。1903年3月至5月,《英國醫學學報》連續刊登了社會活動家史密斯夫人撰寫的《大城鎮牛奶市場報告》的系列文章,首次向公眾全面揭示了牛奶在從農場到餐桌的各個環節中,受到各種污物和病菌的嚴重污染,是城鎮嬰幼兒罹患傳染病的重要根源。更為可怕的是,牛結核病亦可以通過牛奶傳播。
據當代英國學者阿特金斯研究發現,19世紀80年代在1,420名死亡的12歲以下兒童中,30%因患結核病而死,其中大部分是感染了牛結核病。他還估計在1850年至1950年間,100萬英國死亡人口中,至少有一半的死因可以「直接歸因於牛結核病」,特別是那些以牛奶作為主要食物的嬰兒。
生產技術未能追上要求
中國內地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與發達國家19世紀的情形十分類似,都是工業化階段的事情。這一時期的人們的需求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但這一需求的迅速增長和落後的食品安全監管舉措、粗糙的生產技術發生了矛盾。在各方壓力下,政府開始探索食品安全的監管體制、制度和技術。
近年來,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理念指導下,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內地的食品安全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親自擔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今年1月23日,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時指出,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當前人民的突出願望便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餐桌上的民生、餐桌上的經濟;強化市場監管,食品應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為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內地的許多省市政府實行了「兩個負總責」和「三個制度」。「兩個負總責」即食品安全工作由政府負總責和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三個制度」即食品安全行政問責制、責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責任事故的「一票否決」制。據悉,今年內地還將採取4項措施狠抓食品安全工作。第一,是繼續深化專項整治,堅決取締「黑工廠」、「黑作坊」和「黑窩點」。商務部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近日將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和失信懲戒機制。第二,是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斬斷非法利益鏈,讓「潛規則」失效,讓不良生產經營者付出高昂代價,對食品安全領域犯罪、腐敗、瀆職等堅決依法依規懲處。第三,是進一步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法規制度。第四,是對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及時客觀準確地發布資訊,做到科學防範、公開透明,確保食品安全事故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處置。
工程建設絕非一蹴而就
但從西方發達國家用了近百年時間治理食品安全問題的歷史經驗來看,內地的食品安全工程建設絕非一蹴而就,總要經歷一個治理過程。社會各界一方面要督促政府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需要一個過程,不要把這個問題過度政治化地去解讀。(本文轉載自《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