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民主黨參與這樣一場損害法治、挑戰中央的「癱瘓中環」行動,對社會對自身都會造成極惡劣的影響,如果真的實行,肯定會引來主流民意的反彈,民主黨將是最大輸家。原因一是何俊仁取代當年的公民黨、社民連策動辭職補選,成為了癱瘓行動的代表人物,變相為其他政黨擋箭;二是民主黨一直主張對話路線,當年更高調否決「五區公投」,現在掉轉槍頭,政治誠信盡失,兩面不是人。民主黨的優勢在於傾向中間路線,但自立法會選舉後面對激進派的壓力進退失據,不斷向激進靠攏,一錯再錯,結果令民主黨走上不歸路之餘,也為香港帶來傷害,最終將要付出政治代價。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就「癱瘓中環」行動,進一步發展為所謂「癱瘓四部曲」,最令外界愕然的是當中包括了「辭職補選」環節,並且已得到何俊仁同意,拿出其超級區議會議席作「公投」之用。何俊仁表示,最終是否辭職要視乎政府稍後提出的政改方案是否有誠意,表明如反對派無法「入閘」即是「假普選」,並指不介意因參與活動而被捕和失去律師執業資格。原來在何俊仁等反對派心目中,普選真假不在於學理、法理上的論證,而在於反對派參選人能否入閘,總之一切以反對派能夠參選特首為準則。然則,上屆特首選舉何俊仁已經成功入閘,並且積極進行選舉工程,這又是否意味上屆特首選舉的門檻反對派就會「收貨」?
 何俊仁公然打倒昨日的我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反對派對於政改的開價將會極高,甚至可以預期儘管最終方案不論民主成份如何,反對派都會找到理由反對,原因是他們不單要求反對派參選人成功入閘,更是要確保反對派有取勝的機會,讓余若薇有機會成為特首,任何方案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都不可能令反對派滿意,更不要說特首須「愛國愛港」的基本要求了。本來這個原因不能宣之於口,但何俊仁就是一個「老實人」,不小心說漏了嘴。
  不過,何俊仁這次主動獻出議席,甚至不惜失去律師身份去策動「辭職公投」,不啻是公然打倒昨日的我,將民主黨過去的立場全盤推翻,這種一百八十度的立場轉變令人嘖嘖稱奇。在何俊仁表示願意參與「辭職公投」後,激進反對派一片肯定之聲,甚至連對民主黨狙擊不遺餘力的人民力量、社民連亦指樂觀其成。原因很簡單,激進反對派過去一直向民主黨施壓,攻擊民主黨與中央談判,就是要將民主黨拉回激進派陣線,為未來的政治抗爭提供地區樁腳資源。而且,何俊仁是超級區議會議員,只需要一人辭職就可發動「五區補選」,不必五個人辭職這樣大陣仗。不要忘記,限制辭職補選的法例已經通過,辭職議員將不能再選,如果黃毓民、陳偉業、梁國雄、梁家傑、陳家洛辭職,他們將失去寶貴的議席,被迫要「退位讓賢」,成本遠遠高於上次。因此,激進派全力迫使何俊仁參與辭職,正是要找「替死鬼」代他們辭職,既可保住高薪厚職,又可借用民主黨資源,如意算盤莫此為甚,自然是喜不自勝。
 癱瘓中環  香港全輸
  當然,不論何俊仁及民主黨是否因為激進派的壓力而「就範」,但唯一知道的是民主黨參與這樣一場損害本港法治、挑戰中央的政治對抗,對社會對自身都會造成極惡劣的影響。對政制發展來說,本港政制發展必須依《基本法》辦事,完成政改五部曲,當中最困難是爭取立法會三分二議員支持。因此,方案必須取得社會最大公約數,不可能一方贏盡,也不能一言堂,反對派「癱瘓中環」完全是另搞一套,連協商也不願,試問如何取得共識?又如何與中央達到互信?對普羅市民來說,政制發展是需要,但經濟民生更重要,今日反對派可以因為政治目的「癱瘓中環」,對香港造成的經濟損失,對民生的影響將難以估計。而且,今日可癱瘓中環,明日又癱瘓何處?市民的利益又如何保障?癱瘓中環成事,香港將會全輸。
  這些道理其實都是很清楚的,「癱瘓中環」行動只是滿足了少數激進分子的口味,他們對此自然是讚不絕口,但如果真的實行,肯定會引來主流民意的反彈,參與的政黨也將承受沉重的民意壓力,其中猶以民主黨為甚。原因一是何俊仁取代當年的公民黨、社民連策動辭職補選,成為了癱瘓行動的代表人物,變相為其他政黨擋箭,民主黨將首當其衝;二是民主黨一直主張對話路線,當年更高調否決「五區公投」,現在掉轉槍頭,政治誠信盡失,兩面不是人,勢將流失大量中間支持者,而當年反對「五區公投」的黨內人士,隨時會脫黨求去。民主黨的優勢在於傾向中間路線,但自立法會選舉後面對激進派的壓力進退失據,不斷向激進靠攏,一錯再錯,結果令民主黨走上不歸路之餘,也為香港帶來傷害,最終將要付出政治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