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肝癌專家吳呂愛蓮近年積極把其研究理論轉化為藥物開發,成為歷來首位兩度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的學者。記者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要協助病人擊退癌魔,標靶藥物屬醫學界常用方法。香港大學肝癌專家吳呂愛蓮,研究肝癌與基因變異多年,近年她積極把研究理論陸續轉化為藥物開發,繼2005年再次獲頒「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成為該獎項有史以來首位兩度獲獎的學者,成就廣被肯定。裘槎科研獎得獎者可獲獎金聘請代課教師,暫代其教學及行政工作,吳呂愛蓮笑言,未來半年終可「專心修煉」,會善用時間閱讀文獻、出席研討會和沉澱靜思等,期待「出關」後為研究工作帶來新突破。
研「癌幹細胞」弱點寫報告
吳呂愛蓮是肝病專家,有超過300篇相關研究文獻刊登於國際學術和醫學期刊,其文章常被引用,屬基本科學指數(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s)0.3%最常被引用的科學家之一。她現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學院助理院長,亦是港大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癌症的機理,主要是一群不正常細胞不斷分裂增生,其中具有再生和分裂能力的,被稱為「癌幹細胞」。吳呂愛蓮近年研究的,正是「癌幹細胞」的弱點—─「表面標記」,「這些標記一旦被抗體攻擊,癌幹細胞便會縮小」。她早於2011年曾公布發現了「CD24+」標記,目前正在就另一發現的標記撰寫報告,並正申請專利。
中五睹祖母臥病 立志懸壺
創紀錄兩次得裘槎獎,吳呂愛蓮回想自己科研路上的過去種種,對當年立志一刻印象殊深,「中五時祖母臥病在床,全身插喉、聞氧氣、吊鹽水,心想自己如果是醫生,或可令她不必如此辛苦」。她中六後升讀另一所中學,遇見志同道合之友,彼此互勉,最後半班同學考入港大醫學院。至於為何選擇肝臟研究,她說:「因為肝很特別,它既是『工廠』生產身體所需,又是『過濾系統』分解有害物。另外,肝相關的病很多,肝炎、肝硬化等,研究很有意義。」
港大醫學院除帶給她事業成就,還有愛情與家庭,可謂一生有緣。吳呂愛蓮在醫學院邂逅現為前線執業醫生的丈夫,而在二人的熏陶下,其大兒子已成為實習醫生,小兒子亦即將醫科畢業,可謂杏林世家。
作為今年4位裘槎得獎學者中唯一一名女性,吳呂愛蓮笑指,男女學者的確有別,但亦各有特色,「男的體力較好,女的則比較細心、忍耐力和持久力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