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去年發生的國民教育爭議震動教育界和社會,夾在前線參與事件的主要持份者,除了學生和家長外,還包括一眾校長。當時尚未擔任中學校長會主席的李雪英憶述,早在去年暑假期間,國教事件已醞釀危機,不少校長曾向教育局反映事態嚴重,但局方錯失及早處理事件的時機,終致進退失據,令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暑假已響警號 局面急惡化
李雪英指,去年暑假學界異常忙碌,不少學校都有舊生回到母校找校長就國民教育「談判」,又有學校需舉辦10多場演說會解釋國教立場。當時很多校長已感到「山雨欲來」,擔心事件繼續惡化,隨即在反對者舉行大遊行後開會討論事件,並即時向當局表明事態嚴重。不過,官員並非走在前線,或未能掌握全局。李雪英坦言,「局長雖願意聽(意見),但聽完吸收多少、然後又放多少落政策、是否夠即時性等,這是一大問題。科技進步下,資訊流通快,問題若不即時解決,事情會迅速惡化」。她又認為,當時政府捉摸民間脈搏不準確,錯失最好解決時機,令風波一觸即發。
李雪英續稱,國教事件中,很多學校不論是否推行國教,均受到外在壓力,校長紛紛感到無奈,「就像我甚麼也沒做,已假設我做了錯事」。她引述有中學校長慨嘆指,歡迎校友關心學校,但只批判國教,其他事卻漠不關心,實在無奈,期望外界相信學校的專業。
出版反思錄 派發中小學
國教風波隨著政府宣告擱置新《課程指引》暫告一段落,但李雪英強調,國民教育具重要價值,「國民教育非洪水猛獸,任何成熟的社會都應該推行」,但不一定要獨立成科,應交由學校自行決定如何開展。中學校長會近日出版《有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由多名會員撰文總結對事件的感想,並分發全港中小學,期望引起社會反思,尋找合適香港社會的德育、國民及公民教育發展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