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宇新 香港廣東外商公會總監、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名譽會長、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常務會長
反對派鼓吹「佔中」行動抱持「不妥協、不談判」態度,以激進手段作為威脅的做法,是赤裸裸的「民主霸權」。「佔中」得逞,必然增加香港社會的不穩定,衝擊中環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打擊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損壞香港的長遠競爭力。香港是否「賭得起」「佔中」的代價?難道不值得深思?反對派綁架香港整體利益的自私行徑,難道不值得譴責?
特區政府為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未有將政改諮詢擺上工作議程,反對派卻無視社會種種深層次矛盾亟待解決,更急不及待地策動「佔領中環」行動,所謂「真普聯」則提出違反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七條共識」,企圖兩路夾擊,想借此脅逼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接受他們所要求的所謂「真普選」,卻對香港社會各界的質疑之聲、批評之言置若罔聞。
「佔中」是赤裸裸的「民主霸權」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以「少數人的獨裁」來形容「佔中」行動,可謂一矢中的。熟知「民主」定義的人均明白,民主體制多種多樣,反映著每個國家或地區各自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生活特點。民主社會也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協的價值觀。反對派不僅策動「佔中」行動,更抱持「不妥協、不談判」態度,把其他人一竿子打成非我族類,並以激進手段作為威脅的做法,充分暴露其非民主的真面目,是赤裸裸的「民主霸權」,與真正的民主背道而馳,那種唯我獨尊的專制教人咋舌。
有人說「佔中」是一場少數人騎劫香港700萬市民整體利益的豪賭,筆者甚為認同。先不說「佔中」最後會否成事,但其造成的破壞已經浮現。中華總商會、中華廠商會、香港總商會或刊登廣告聲明,或作主題撰文,都不約而同地點出了「佔中」的禍害及後遺症,不少跨國企業正密切留意事態進展,並已做好「隨時撤離」的第二手準備,社會因而產生的憂慮及焦躁,也正在升溫。
「癱瘓中環」香港沉淪
香港是經濟城市,賴以生存的命脈不是政治,而是繫於穩定的社會環境,跨國企業看中香港的地方,無關這裡有沒有民主選舉,而是她背靠中國內地的獨特優勢。投資推廣署和統計處在去年底發表的「2012年代表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顯示,這些公司選擇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地區或當地辦事處時,首要五項因素之中,包括了政治穩定及安全性、法治及司法獨立。「佔中」增加香港社會的不穩定,衝擊中環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地位,打擊國際投資者的信心,動搖香港的國際形象,損害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有學者用數字引證「癱瘓中環」的惡果,「佔中」一天,香港損失起碼16億元,佔領1個月,香港就會損失480億元,3個月損失1,440億元。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也指出,若港交所因「佔中」而無法正常營業,每小時的交易額損失即可達100億元。「佔中」的危害無疑會波及香港整體經濟,產生難以估量的骨牌效應。時日一久,反對派想要行動所達致的「核爆反應」,將震碎香港穩定的根基、繁榮的基石,令香港經濟沉淪,這個「賭注」未免太大,香港是否「賭得起」?難道不值得深思?反對派綁架香港整體利益作為「核彈原料」的自私行徑,難道不值得譴責?
「愛與和平」包裝漂白不了違法暴力本質
「佔中」行動發起人聲稱集結萬人佔領中環並非「暴力反抗」,更以「愛與和平」作號召,但行動是無可置疑的知法犯法,不僅衝擊香港捍衛法治精神的核心價值,更是訴諸暴民政治的犯罪行為,爆發流血衝突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後果。正如裁判官杜浩成在裁定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及陳偉業非法集結罪成的判詞中所言:「沒有人可以凌駕法律,無論政治理念是什麼,以激烈行動大規模破壞法治是不可取的,對社會議題有強烈意見的人,犯法也要負上刑責。」謊言從不會因為說了一千次而變成真理,反對派的「佔中」也不會因為有「愛與和平」的美麗包裝,就漂白了其違法暴力的本質。
筆者從來都支持香港實行普選,中央政府也一再重申落實香港普選的「三個堅定不移」。如今社會的討論焦點,應是如何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框架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各方盡可百花齊放提出方案,表達意見,再透過理性溝通,達致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共識,而不是一下子走到最激,發動一場「你死我活」的「佔中」行動。
「佔中」是一場將令香港700萬市民淪為輸家的行動,社會各界固然要積極發聲,抨擊行動的不顧後果,反對派或許更應該反思,是否真的為了一己之私,便要將香港置於「烈火烹油」的處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