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 然
在天氣陰晴不定,時而下雨之際,忽然便炎熱起來,那晚Q在一家意大利餐廳請吃晚餐,餐後甜品,是詩人的最愛,各式冰淇淋。不久前L從曼谷來,還在唸叨著,S很愛吃冰淇淋呀!甚麼時候請她吃「哈根達斯」(Haagen-Dazs)!夏日炎炎,說得我油然想起嚼雪糕的冰涼甜蜜可口味道來了,即使眼前沒有,但感覺頓生,滿嘴津涼。怪不得人說,望梅止渴。而眼前送到餐桌上的,不正是期盼的草莓芒果咖啡香橙嗎!
我出生在熱帶千島之國的萬隆,生來只知旱季和雨季,不知有春夏秋冬之分。當時赤道線上的山城以氣候良佳出名,後來只要到涼快地方,我們便會嘆一句:萬隆天氣!可見心中的迷戀。那時我們長年穿短褲短衫,貪圖的是涼快。偶然借大哥的長褲穿,為的是冒充十七歲,那是因為印尼電影院實行「小童可觀」、「十三歲以上」、「十七歲以上」三級制,為了看電影,恨不得快快長大,穿著大哥長褲扮老成,心裡直打鼓,唯恐給收票員攔住查證件,一場好戲便泡湯了!為了滿足需要,同學C鼓動去做十七歲看電影的假證件。那時電影中場有休息十分鐘的慣例,有一次看電影,忽然停放,燈光大亮,我也不以為意,突然便見到一群員警進入,嚇了我一跳,以為是查證件,好在他們並非個個都查,只是查看有沒有形跡可疑者便算。後來才聽說,次日有外國政要訪問萬隆,警方例行檢查。我慶幸逃過大難,但C卻終於落網,在一次突擊檢查中,他和一群未夠年齡的人給拉到警察局,蹲了一夜,才給放出來。當時,少年不識愁滋味,但覺一天的時光太長,慢悠悠的,好不容易才捱到黃昏。心裡不斷禱告快快長大,唯一目的就是趕緊十七歲,以便可以大搖大擺地把證件一亮,堂堂皇皇地長驅直入「十七歲以上可觀」的電影院,嚼著雪糕看電影。
那時,「哈根達斯」還沒有問世,到了1961年才由來自波蘭的Reuben Matus在紐約發明,現在風行全球,在54個國家已經開設700多家分店。產品包括雪條、雪糕條、雪葩及優質雪糕等,雪糕有多種不同味道,密度較高,生產時混合的空氣比較少,亦有較高的牛油脂肪,而被稱為「超級品牌」;如今一提起「哈根達斯」,可說是無人不曉了。「哈根達斯」名稱很歐洲化,讓人很容易誤以為是北歐文字,但其實並非來自歐洲,只是由兩個合成的並模仿北歐文的字所組成。目前「哈根達斯」雪糕是在法國研發以及生產製造,乳製品的原料源自法國當地,至於口味,是來自研發中心長期的分析和測試,比如市面上的草莓口味,就是來自世界各地蒐集而來的品種比較四年之後,使用在波蘭較酸品種搭配乳製品雪糕。看來,品牌的成功,無不包含著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只是背後的故事容易遭人忽略,我們口中嘗到的美味,很少人會聯想到他們的艱辛了!
但當時我只知道吃當地雪條,叫Es lilin(蠟燭雪條,因其形狀類似蠟燭而得名)。當然也有雪糕,盛在碗狀的餅乾做的容器裡。由於常年熱天,銷路自然很好。記得許多印尼小販常騎自行車兜售,一有人叫停,便支起支架,打開馱著的小冰箱,給客人撥雪糕吃,我們站在旁邊,赤道陽光下,口渴,恨不得一口吞下那甜蜜冰涼的味道。
回北京後,當時物質匱乏,但夏天街上還是有賣雪條的小販,叫冰棒。買冰棒啦!買冰棒啦!吆喝聲在北海公園此起彼伏。五分錢一支,入口甜掉牙。當時連電風扇也欠奉,更不用說冷氣了;夏天我們只有躲在槐樹葉底下遮陽,手持蒲扇或紙扇搖呀搖,搖出一陣陣風來,但那風也是熱風,汗水從額頭滴下,到臉上,到頸項,到前胸後背,流成溪水,蟬兒在樹上「知了——知了」地苦吟,終於以一聲長鳴,飛遁而去。只有冰棒慰我心,只顧品嘗好味道,卻不知外面世界還有叫「哈根達斯」的雪糕問世。
已經記不清到香港後,何時接觸「哈根達斯」了。只記得那時常到「吉之島」買一大盒雪糕,雖然不是「哈根達斯」,也覺得其味無窮。印象最深的是那晚逛完蘭桂坊往下走的時候,忽見Haagen-Dazs的招牌赫然在望,雖然已是秋涼,但也忍不住進去買了一盒芒果味道,捧著邊走邊吃,一直走到「萬寧」。那回在澳門,從大三巴下來,感覺到有點渴,礦泉水已經喝完,隨心亂走,在眾多舖頭間,猛然見到那熟悉的牌子,一頭撞進去,各種「哈根達斯」的味道俏生生地陳列在那裡,好像爭相自我推銷:揀我啦!揀我啦!搞得我眼花繚亂。閉目隨意一指,就是它啦!反正對這品牌有信心。我不知道是否最好吃,但以我的有限經驗,夏天一盒雪糕在手,無疑是極佳的口福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