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點江山:從「50萬政治圖騰」看反對派本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9]     我要評論

劉夢熊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反對派將2003年「50萬人遊行」作為「政治圖騰」,念念不忘「再現2003年大遊行的輝煌」,透露了香港反對派的本質。10年來每次七一遊行,經濟民生改善遊行人數減少,反對派就痛心疾首、如喪考妣,而經濟民生陷入困境遊行人數增加,反對派就歡呼雀躍、彈冠相慶—這反映了反對派的什麼心態和利益?反映了香港反對派與社會整體利益和市民根本福祉背道而馳!

 2003年七一遊行後,10年來每次七一遊行,均有4組遊行數字公佈,包括主辦單位民間人權陣線、警方、香港大學學者葉兆輝和鍾庭耀,民陣通常報大數、警方與兩名學者就估得客觀平實。就今年的七一遊行,民陣報大數稱有43萬人參加,較警方公佈的6.6萬多逾6倍,較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統計的9萬至11萬人多4倍,較港大鍾庭耀點算的8.8萬至9.8萬人多逾4倍。民陣堅稱有43萬人遊行,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數字僭建」。

反對派將「50萬」作為「政治圖騰」

 不滿民陣計算人數「亂講」的葉兆輝,原對這類人數估算之爭已心灰意冷,但考慮到作為學者「應該讓社會有多一個數字作參考」,決定改變主意,繼續在今年點算人數。

 「民陣」由香港50多個反對派團體組成。10年來「民陣」每年在遊行人數上造假為何成為慣例?原因是反對派對2003年「50萬人遊行」的「政治圖騰」頂禮膜拜、走火入魔,念念不忘「再現2003年大遊行的輝煌」,暴露了反對派的本質。

反對派與社會整體利益背道而馳

 反對派與社會利益背道而馳,這種政治利益誘因,使得反對派在本質上不希望看到香港經濟興旺、民生改善、政府有效施政,而必然堅持反對立場,力圖從經濟民生及政府施政困境中得到自己利益,以「收割民怨」為能事。由此不難看到,香港反對派的得勢,是以政府、社會和廣大市民遭遇困境為代價的。

 反對派念念不忘「2003年大遊行的輝煌」是什麼情況?2003年的香港,在亞洲金融風暴打擊下連續5年通縮,再加上沙士疫症蹂躪,經濟民生狀況慘不忍睹,樓價跌去六成,負資產數目多達10.6萬宗,破產人士也同時創新高,失業率高達8.6%,通縮率達負6%,公司倒閉潮洶湧,各行各業減薪凍薪,水深火熱中的市民積累了太多怨氣,因此觸發20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遊行,對港人福祉而言無疑是悲劇而非喜劇!反對派念念不忘「2003年大遊行的輝煌」,暴露反對派與市民願景背道而馳。

今年遊行人數不到10萬很正常

 為了幫助香港經濟民生擺脫困境,從2003年7月開始,中央大力度、高密度、寬範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加上特區政府和市民努力,香港經濟迅速反彈,民生逐步改善。近年來是香港回歸以來經濟民生最好的時期,負資產現象已成為歷史,失業率為3.2%至3.4%的「全民就業」水準,公司普遍擴大人手招聘,實施最低工資讓全港最底層打工仔工資提升三成以上。同時,特區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民生、房屋、教育、文化、就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承擔。在這種情況下,市民雖對政府施政仍有一些不滿,但社會戾氣已經大大減少,尤其是反對派企圖以「佔領中環,蓄勢待發」議題綁架遊行,令冀求安居樂業的市民望之卻步,因此今年「七一」遊行人數不到10萬,是很正常的。

反對派報大數越來越走火入魔

 正是由於反對派與社會整體利益背道而馳,因此10年來每次「七一」遊行,反對派報大數已成為慣例。2004年「七一」遊行,警方統計遊行人數約為20萬人,學者指出確切遊行人數應為16萬人左右,民陣卻宣稱有53萬人;2005年只有2.1萬人參加,民陣卻宣佈有4.5萬人參加;2006年遊行人數亦只有2萬多人,民陣卻聲言有5.8萬參加;2007年警方指只有2萬人參加,民陣例牌報大數稱有6.8萬人;2008年警方指最高峰時期約有1.55萬人參加,民陣宣稱有4.7萬人;2009年警方指約為2.6萬人,中大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合作點算,遊行人數介乎2.9萬至3.3萬之間,民陣卻稱有7.6萬人參加;2010年警方估計遊行最高峰時不到2萬人,民陣再度報大數宣稱有5.2萬人;2011年,「民陣」宣佈有21.8萬人上街,是2004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但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推算人數只有5.4萬至6.4萬,兩者相差近4倍;去年「民陣」更聲稱高達40萬人,為實際人數的5倍。今年七一遊行民陣竟然較警方的數字誇大逾6倍,顯示反對派報大數不僅已成為慣例,而且越來越信口雌黃,走火入魔。這種「撒豆成兵」伎倆顯示反對派已誠信破產!

 「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是鄧小平當年所訂的愛國者三條標準之一。經濟民生改善,「七一」遊行人數減少,反對派就痛心疾首、如喪考妣;經濟民生陷入困境,「七一」遊行人數增加,反對派就歡呼雀躍、彈冠相慶—這反映了反對派的什麼心態和利益?除唯恐天下不亂之外,只反映了反對派與社會整體利益和市民根本福祉站到對立面。香港市民開心之日,就是反對派難受之時。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相關新聞
來論:協恩校長邀違法「佔中」入校 教育局應追究 (2013-07-09)
廿四味:記協反港反中舐美 「自由年報」洩露天機 (2013-07-09)
指點江山:從「50萬政治圖騰」看反對派本質 (2013-07-09)
國際公約25(b)在港適用問題 (2013-07-09)
回歸理性 務實推動民主發展 (2013-07-09)
政經多面體:埃及走向民主富裕路漫漫 (2013-07-09)
孔令瑜說謊成癖是反對派的悲哀 (2013-07-08)
廿四味:「佔中」幕後組織者都是大話精 (2013-07-08)
每周輿論動向:「民陣」遊行報大數遭強烈質疑 「預演佔中」落空因違反民意 (2013-07-08)
謝長廷訪港之行獲肯定 民進黨兩岸政策須調整 (2013-07-08)
志強時評: 從香港電影看「文化港獨」的虛妄 (2013-07-08)
打擊愛港團體 盡顯理屈心虛 (2013-07-08)
馬雲太極拳與霆鋒廚藝秀 (2013-07-08)
16載民主發展更勝百年英治 (2013-07-06)
回應市民訴求 維護繁榮穩定 (2013-07-06)
反對派催谷遊行人數不擇手段 (2013-07-06)
自留地:心連心愛民情意美 手牽手維港志氣揚 (2013-07-06)
東張西望:中韓關係改善意義深遠 (2013-07-06)
來論:陳玉峰庭內庭外不一樣 反口覆舌誠信何在? (2013-07-05)
廿四味:反對派又捏造「B計劃」 騙嚇手段並用 (2013-07-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