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謝長廷訪港之行獲肯定 民進黨兩岸政策須調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08]     我要評論

姚志勝 全國僑聯常委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率團赴香港展開與大陸智庫的聚會,促成備受關注的「紅綠會」,並赴深圳與中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島內予以高度評價,稱讚謝長廷為民進黨的「先行者」,為民進黨與大陸交流作出突破性的嘗試,創出有利民共增進了解互動的新路。謝長廷之行反映台灣主流民意對促進兩岸關係穩步向前的訴求,客觀上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產生不小的壓力,促進民進黨兩岸政策趨向和平兩岸的方向。民進黨應順應歷史潮流,接受大陸伸出的橄欖枝,承認「九二共識」,既為自己爭取新的發展空間,也為兩岸關係帶來新氣象。

「民共」交流有益探索嘗試

 謝長廷近年為打破民進黨與大陸交流的僵局,努力在兩岸奔走。此次赴港促成「紅綠會」,被視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涵,是民進黨就「民共」交流進行的一種探索和嘗試。正如謝長廷自己所說:「替民進黨爭取到另一條路、另一個可能性」,象徵著「民共」交流破冰的美好願景。雖然民進黨內部仍有人以「有色眼鏡」看待謝長廷的香港之行,認為與大陸改善關係是一廂情願,但是台灣大多數社會人士、學者及傳媒輿論均給予相當高的評價。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高成指出,謝長廷到香港與大陸智庫合辦研討會,在兩岸紅藍綠三黨互動上,新的意義是民共交流的提升。《中央日報》網絡版發表文章指出,謝的說法十分正確,他也做了應該要做的事。固然他的行動能對民進黨產生多少影響,仍是未知數,但是台灣主流民意應會樂見他率民進黨之先,熱心投入兩岸交流;大陸方面也應會持續給予正面回應。《中國時報》社論指出,在這次會談中,謝長廷再度提出「憲法」一中及「和」的概念,表示兩岸之間今後不要再談「統獨」問題,「我們可以沒有共同的過去,可以有相同的未來」,兩岸雙方都要創造利益而非對立,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感覺。《聯合報》一篇分析文章認為,在民進黨缺乏兩岸務實論述及戰略縱深現況下,謝長廷隱然已成「紅綠對話」的代言人。謝長廷在兩岸扮演「民共對話」的角色越來愈吃重。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也對謝長廷訪港之行給予正面評價,民進黨要積極自信面對大陸,與大陸有更多的交流與互動,都是好事情,黨也尊重謝長廷個人的想法跟意見。的確,謝長廷訪港促成「紅綠會」具有「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意義。「紅綠」人士對談,各自把意見與主張提出來,哪怕是各說各話,總比不交流、不接觸、不正常化要好得多。 

策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契機

 近年隨著兩岸關係迅速融合,兩岸三通、大陸旅客赴台個人遊及EFCA等互惠政策不斷落實,兩岸同胞分享到越來越多兩岸關係改善的紅利,「台獨」聲音在台灣島內日益失去空間。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指,「台獨」已是「不能再走的回頭路」。民進黨連續輸掉兩次「總統」大選,外界大都認為輸在兩岸關係無法贏得民眾的信賴。學者、政界人士均指出,民進黨如果在兩岸政策不轉型,難免被邊緣化,重新執政是不可能的。因此,謝長廷訪港所展開的「紅綠對話」交流行動,不僅影響台灣兩岸關係發展政治脈動的改變,也策動了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發展契機,促進民進黨兩岸政策繼續向和平兩岸的方向走。

 兩岸關係互動,如果只是中國國民黨以執政黨地位與大陸交往,民進黨身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假若把機會拱手讓人,自己永遠只有當看客的份;而且,台灣社會一直因為「統獨」意識形態撕裂而內耗,民進黨的形象在民眾心目中只會變得更低。綠營若能與紅藍尋求最大公約數,對於台灣內部團結及兩岸和平發展,都有正面作用。謝長廷為民進黨爭取有別於以往頑守「台獨」的另一條路。對中間選民而言,民進黨如果願意踏上這條路,可以甩掉不少過去「台獨」形象的疑慮。但如果仍隨著「台獨」教義而起舞,甚至連謝長廷與大陸的交流都被曲解為「賣台媚共」,這樣的民進黨不可能有出路。何去何從?民進黨是時候為自己的兩岸政策作出明智的定位。

綠營應接受橄欖枝承認「九二共識」

 大陸新一代領導人全面接班後,對台政策更積極進取。從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兩岸一家人」的理念,到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表示,歡迎從事過「台獨」、現有改善兩岸關係意願的台灣人到大陸,再到中台辦主任張志軍與謝長廷會面時強調,歡迎和鼓勵台灣各黨派、各團體、各界人士積極參與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和平發展的進程,可以清楚看到,大陸為發展兩岸關係釋出更大的誠意和善意。大陸已主動向綠營伸出橄欖枝,民進黨應把握謝長廷訪港、訪陸營造的機遇,認真審視如何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與大陸雙向而行,以「存異求同」帶來新政治曙光,為兩岸關係帶來新氣象。

相關新聞
孔令瑜說謊成癖是反對派的悲哀 (2013-07-08)
廿四味:「佔中」幕後組織者都是大話精 (2013-07-08)
每周輿論動向:「民陣」遊行報大數遭強烈質疑 「預演佔中」落空因違反民意 (2013-07-08)
謝長廷訪港之行獲肯定 民進黨兩岸政策須調整 (2013-07-08)
志強時評: 從香港電影看「文化港獨」的虛妄 (2013-07-08)
打擊愛港團體 盡顯理屈心虛 (2013-07-08)
馬雲太極拳與霆鋒廚藝秀 (2013-07-08)
16載民主發展更勝百年英治 (2013-07-06)
回應市民訴求 維護繁榮穩定 (2013-07-06)
反對派催谷遊行人數不擇手段 (2013-07-06)
自留地:心連心愛民情意美 手牽手維港志氣揚 (2013-07-06)
東張西望:中韓關係改善意義深遠 (2013-07-06)
來論:陳玉峰庭內庭外不一樣 反口覆舌誠信何在? (2013-07-05)
廿四味:反對派又捏造「B計劃」 騙嚇手段並用 (2013-07-05)
斯諾登事件要如何善後? (2013-07-05)
志強時評:香港文化要在交流中豐盈生命 (2013-07-05)
參與「佔中」:何故?何苦?何必? (2013-07-05)
香港需要正能量 (2013-07-05)
來論:「民陣」篤數欺騙市民須向社會作出交代 (2013-07-04)
廿四味:黎智英懸紅但拒與警方合作 他怕什麼? (2013-07-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