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維護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30]     我要評論

吳亮星 立法會議員(金融界)

 踏入二十一世紀,香港金融業令人矚目之處,是在最近數年,成為內地以外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國家「十二五」規劃特別提到,支持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而香港亦肩負起配合國家穩步推動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試驗場」。因此,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政策,以本身獨特的優勢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藉此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倫敦商業智囊機構Z/Yen Group每半年編制「國際金融中心指數」, 對全球近80個金融中心進行評比。根據2013年3月的評比結果,香港得分為761,僅次於倫敦(807分)及紐約(787分)而居第三位,高於新加坡(759分)、蘇黎世(723分)及東京(718分)。這得來不易的成果,是長期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動,再加上歷代金融家努力而達致的。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也曾經歷過種種波折,但通過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可不斷攀登新的台階。

發展金融是香港重中之重

 回顧過去,從開埠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金融業是作為勞動密集產業的補充,當時產品亦較單一。由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實行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當時香港大規模地興建基礎建設,又適逢內地推行改革開放帶來商機,香港製造業趁勢北移,各項融資需求亦增加,金融業從輔助角色逐漸轉為經濟支柱。到80年代中期,就海外註冊的銀行數量而論,香港已成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而就銀行體系的對外資產而論,香港則是世界第十一大金融中心。近年來,香港經濟擴大與內地合作,服務業成為主導,金融產品日趨豐富。金融業對香港的貢獻不僅限於經濟方面,更將香港與世界各大城市聯結,使香港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都會。因此,維護和提高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香港的經濟和其他各方面至為重要。金融業雖然佔整體GDP約16%,而就業人數只佔整體的5.6%,人均產值卻遠高於全港平均值,對香港的產值及稅收都有重大貢獻。

 長期研究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學者饒餘慶教授認為:「香港之崛興為一國際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香港經濟兩大成就之一。」饒教授列舉了香港成功的一系列要素,包括政治與社會安定、經濟自由、法治精神與健全法制、有效率和負責任的政府、「國民待遇」紀錄、利民的稅制、低監管成本、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信息自由等,由此值得對比優點與不足,啟發金融業人員的思考。

 本人認為,有以下數點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第一,政治與社會安定方面,在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基本穩定,交易各方對香港充滿信心,過去一些國家出現動盪,香港就成為資金的避風港。但是,近年來香港政治爭拗和示威行動不斷,被外地人戲稱為「示威之都」。一旦失去安定的環境,對金融業將是個巨大威脅。早前美國紐約市迅速對「佔領華爾街」進行清場, 是個實際維護金融中心的例子。

 第二,施政效率方面,我在審議與金融業相關的信託法例時,注意到對上一次修訂相關法例的時間,已是80年代前,可見香港在此方面已落後於一些普通法管轄區。舉一反三,金融業政策及法律不宜滯後,必須與時並進。

 第三,監管成本方面,近年來,香港的金融業的監管趨向與國際發達地區接軌,本屬好事。但是,有人擔心香港有一傾向,是逐步脫離「原則為本(principle-based)」方向,走向「指導式(prescriptive)及條文為本(rule-based)」。二者孰優孰劣,見仁見智,但美國在2002年通過嚴苛的《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並未能防止2008年波及全球的次按危機,明顯使紐約落後於倫敦。我們對此建議監管機構不時檢討現時金融業的規管,是否做到嚴寬有度。

開拓與相關地域的金融業務合作

 踏入21世紀,香港金融業令人矚目之處,是在最近數年,成為內地以外最大、流動性最高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為此,金融業人士提出了一些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功能及角色的建議,包括:

 (1) 尋求內地與其他亞洲及歐洲經濟體的人民幣交易通過香港,以加強香港的人民幣結算中心地位;

 (2) 通過建立及擴大香港的人民幣資本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保險市場及衍生工具市場,力爭香港發展成為人民幣兌換、保險、定價及風險監控中心;

 (3) 努力促使香港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最後貸款人及流動性提供者;

 (4) 研究微調監管要求,爭取香港發展成為領先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具體措施包括:(i) 爭取放寬目前香港居民每天人民幣2萬元的兌換上限;(ii) 容許內地企業在香港借入人民幣,並匯回內地作其他用途,可先以廣東作為試點;(iii) 擴大內地企業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並重點開發香港的人民幣債券二手市場;(iv) 促進香港多元化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及衍生工具的發展。

 當然,要達致上述目標,需要政府當局及業界的共同努力的同時,亦有賴於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

 維護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本港必須開拓與相關地域的金融業務合作。香港一直以來與全球的金融中心保持密切的業務聯繫,隨著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及國內其他金融中心的崛起,值得進一步探討。近期有不少城市都爭取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由倫敦、悉尼、新加坡,以至台北,都在努力爭取,例如新加坡在今年5月已成為另一個離岸人民幣清算市場,台北的取態也相當積極。我認為,香港應該與以上城市適度合作,發揮香港獨特的地緣、人才和體制上的優勢,將未來金融業發展壯大,達致互利、雙贏。

相關新聞
來論:反對派政治騎劫通識科 灌輸偏頗立場煽動違法「佔中」 (2013-08-30)
廿四味:警惕港台某些掌權人物與公民黨結盟 (2013-08-30)
對付「佔中」行動至少應有三手準備 (2013-08-30)
維護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13-08-30)
大專教育的反思 (2013-08-30)
雪泥鴻爪:我的人生哲學 (2013-08-30)
管見集:「佔中」乃真正的謊言 真正的違憲 真正的獨裁 (2013-08-29)
廿四味:陳日君的「絕望」是最大的謊言邪說 (2013-08-29)
梁振英深入基層是責任政府的體現 (2013-08-29)
鼓吹「佔中」為虎作倀 令人不齒 (2013-08-29)
明刀明槍:《蘋果》「港獨」社論與美領事館民調一唱一和 (2013-08-29)
藍天說地:城市規劃與綠化政策 (2013-08-29)
堅守底線: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 (2013-08-28)
重建科技製造業及具體措施 (2013-08-28)
東張西望:謾罵不是辦法——被電台噪音侵襲的無奈 (2013-08-28)
西方走廊:奧巴馬「民主手術」讓埃及大流血 (2013-08-28)
環球視野:「入閘論」正中美英反華勢力下懷 (2013-08-28) (圖)
廿四味:林慧思四處點燃火頭為全職從政鋪路 (2013-08-28)
「彈票」之說毫無理據 (2013-08-27) (圖)
廿四味:林慧思為何高調挺「港獨」分子招顯聰? (2013-08-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