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重建科技製造業及具體措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28]     我要評論

呂明華 博士 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成員

 香港的製造業曾經是香港經濟的引擎,為香港作出巨大貢獻,令世人矚目,令港人自豪。但是過去20多年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大陸迅速崛起,香港的製造業落後了,需要政府落重藥調校經濟,以免繼續沉淪下去。現在是適當時候,抓緊科技產品替換契機,重建香港的科技製造業,發揚實體經濟的骨幹作用,推動香港經濟再現光輝。

香港經濟現況

 香港回歸後多年,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動四大支柱產業。政府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四個傳統行業共佔本地GDP58.5%,其分佈如下:金融業16.1%、旅遊業4.5%、貿易及物流25.5%、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12.4%。但自2009年起三年內,除旅遊業因訪港的內地客大幅增加令其在GDP比重增加1.3%外,其他各組數字無顯著變化。可見政府一向推崇以金融服務業帶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言論似乎已失去依據。再者新加坡和內地城市如上海和深圳都在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似乎難長期維持下去。

 當然,社會上有識之士,早已警覺到香港經濟中服務業超過95%的結構性問題,疾呼應該作出調整。特首梁振英在第一次經濟發展委員會會議後總結時提到「對製造業對香港的貢獻,要有重新的認識,要肯定」。他在談話中明確指出,政府需要具體的可以實行的建議,可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可見,現屆政府洞悉香港經濟結構的缺陷,希望重建製造業成為經濟的增長點。這是發展香港經濟不二之路向,是獨立經濟體能夠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產業平衡和組合。

宏觀策略和發展實體經濟願景

 若要在短時間內重建香港的科技製造業,必須兩條腿走路,即引進產業和自創產業。引進產業分為支柱性企業(國際級的大企業來港設廠生產)和一般科技企業。這些企業若來港設廠,短時間內(1-2年)可以開始生產,即時提供就業機會、稅收和增加GDP。自創產業是推動本地大學的研究成果在本土產業化,這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來推行,所需時間較長。但是,無論是引進的產業或自創產業,都需要政府在土地或財政方面的支持,這也是鄰近國家工業成功的基礎。

 發展實體經濟,實際措施有下列幾個方向:

 1.建立支柱性企業:茲建議引進2至3間世界級科技產品公司來港設廠,除了提供就業機會、稅收和增加GDP外,還能夠吸引零部件供應商及帶動本土科研活動。若果考慮環保及人力資源等條件,在香港裝配電動汽車應該是最佳選擇。據業內人士估計,若果建立一間工廠年產10萬輛電動汽車,其年產值有600億港元(為目前香港GDP3%),年納稅約8億港元,僱員數量6500人。雖然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公尺,但企業可以租賃或購買土地自建廠房。若能成事,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方面,對香港都極有利,政府應該積極考慮。

 2.大學研究成果產業化:香港的大學每年有很多研究成果,可以選擇其中優勝項目促使其產業化。方法如下:每年讓本地各大學提出項目來競爭5至10個創業基金獎。這些項目必須是創新科技產品,有專利保護,既可以產業化且產品有市場,產品必須在香港生產。每個獎金一千萬元在5年內完成項目。獎金分期支付。政府佔公司20%股份。必須知道,推動本土科研成果產業化,是實體經濟能夠持續的生力軍。希望政府能夠切實促使這類項目的創建和產業化。

 3.特定研究:香港財政健康,可以支持恆久有效益的項目,例如海水化淡、電池、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中藥材等。這需要成立獨立研究部門,作前瞻性的研究。若研究有突破或有新發明,不但會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更可以將成果產業化以利香港經濟。更重要者,這些研究可以吸引世界級科學家來港工作,形成研究氣氛,對青年教育和社會都有正面影響。

政府調整政策及管治思維

 由於環境的影響,過去港英政府對一般經濟實行「積極不干預」政策。香港是在自由經濟基礎上依靠市場力量來推動經濟的運轉,政府不提經濟政策,也無措施支持實體經濟。香港的經濟在這自由市場環境下自強不息地運行了五十多年,總體成績也曾令港人感到驕傲。但是在開始步入新世紀前十多年,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加上中國大陸實行開放政策,在這些內外經濟環境改變的衝擊下,凸顯出香港經濟內涵的不足。若果要重建科技製造業,政府必須剔除港英時代遺留的管治思維,要提出新政策,採取新措施,積極地推動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具體建議如下:

1.土地或廠房

 無論是引進企業或自創企業,都需要廠房進行生產。引進的國際級大企業,需要面積較大土地。這些公司可以購買土地或協議長租。無論以何種形式提供土地,企業所提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香港都是可見的貢獻,政府應該大力支持。至於引進的一般科技企業,所需要的生產空間不會特大,3個工業h應該可以提供廠房。大學發明的產業化,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在孵化階段,九龍塘的創業中心大樓可以提供廉租實驗室。到小規模生產時,可租用政府的舊工業大廈。

2. 政府採購政策

 為了支持本土科技產業,政府必須調整有關採購政策來推行政府向本土企業購買公共服務和產品,而並非傾向在香港註冊的外國公司所推銷的入口服務和產品。香港缺乏本土市場,政府的支持是給本土科技創業者的強心劑。

3.重整現有的科研及有關機構

 由於時間的轉移和大環境的改變,對現時的有關工業和科研機構是時候進行檢討,重新定位或重組合併,以配合新產業政策的需要,從而在資源運用方面和研究達到最高效益。這些機構包括香港科技園、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汽車零部件研究及發展中心、香港紡織及成衣業研發中心及香港生產力局等。

4.成立主權基金支持實體經濟

 環顧鄰近國家和地區,能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勝出,政府都有推出各種政策支持和吸引企業進駐。為著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及管理,香港應該成立一個300億元的主權基金支持實體經濟及科技產業研究。主權基金由其附屬之「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及運作。這是很多國家採用的模式,應該比政府直接管理效果更佳。 

相關新聞
堅守底線:對抗中央的人不能當特首 (2013-08-28)
重建科技製造業及具體措施 (2013-08-28)
東張西望:謾罵不是辦法——被電台噪音侵襲的無奈 (2013-08-28)
西方走廊:奧巴馬「民主手術」讓埃及大流血 (2013-08-28)
環球視野:「入閘論」正中美英反華勢力下懷 (2013-08-28) (圖)
廿四味:林慧思四處點燃火頭為全職從政鋪路 (2013-08-28)
「彈票」之說毫無理據 (2013-08-27) (圖)
廿四味:林慧思為何高調挺「港獨」分子招顯聰? (2013-08-27)
志強時評:2017年政改歸根究柢是什麼問題? (2013-08-27)
明刀明槍:學民思潮向反對派政黨「逼宮」說明什麼? (2013-08-27)
戴耀廷為何屈中央? (2013-08-27)
美國總領事何以問港人夢想? (2013-08-27)
政經多面體:香港須為美國退市作準備 (2013-08-27)
正論:廉署須獨立運作 不可成政黨打擊對手的工具 (2013-08-26)
「入閘論」和「暴動論」抵觸中央底線 (2013-08-26) (圖)
廿四味:林慧思企硬全因反對派「盲撐」 (2013-08-26)
每周輿論動向:反對派撕裂社會賊喊捉賊 廉署不應成政治打擊工具 (2013-08-26)
防範「超級」議席辭職公投為「佔中」作倀 (2013-08-26)
「佔中」違法侵權 各界堅決反對 (2013-08-26)
加快地區公私營醫療分工 (2013-08-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