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上海市政協常委
前些日子,行政長官梁振英先後到元朗和觀塘落區,了解居民的需要和訴求。其實,他在候任之際,便頻頻深入基層、聽取民意;在擔任行政長官之後,他不僅自己跑基層,還要求執政團隊都要跑基層。此舉贏得了民望,但梁振英顯然不是為了贏得民望才這樣做的,而恰恰是責任使然,這也是責任政府的生動體現。
「穩中求變」的前提是深入基層聽民意
梁振英用「行之正道、穩中求變」概括自己的治港理念。「行之正道」怎樣「行」?「穩中求變」怎樣「變」?行事之先貴在謀事,謀事之要貴在納言,而廣納民意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打撈」最基層的聲音,讓「沉默的大多數」各陳己見。
以往,當人們津津樂道「香江傳奇」時,聚光燈更多地對著精英階層,商界大佬、影視明星、公共知識分子,他們的話語權實際上是大於普通民眾的。精英階層固然對香港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香江傳奇」不僅僅是精英階層創造的,也是普羅大眾的智慧和汗水所造就。眾所周知,香港經濟起步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主要是承接了歐美轉移過來的加工業,正是千千萬萬產業工人在狹小擁擠的車間裡夜以繼日地辛勤勞作,讓香港「淘到了第一桶金」。從那時直到今天,香港走過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基層民眾的奮鬥。
現在,香港在經濟、社會、民生等各方面,都處於十字路口,面臨著許多挑戰。如何發展經濟?如何改善民生?如何避免社會割裂?這些都需要吸納社會各階層的意見。梁振英先生施政之前、施政之中廣泛聽取民聲,是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手中的權力,實為可貴!
面對面心貼心制定帶著溫度的民生政策
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聽取民意的管道很多,梁振英有必要「一支筆、一本簿、一張凳,與市民交流」嗎?某些「帶著有色眼鏡」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作秀」。
梁振英在個人博客撰文說,跑基層,是為了縮短政府和市民之間地理、心理、政策的三個距離。這個回答點到了要害,十分精妙。聽取民意的管道固然很多,但有「直接聽取」和「間接轉述」之分。面對面直接聽取民意,原汁原味,能聽到民眾的心聲,能感受到民眾的感情,最為真實可靠;通過各種管道間接轉述民意,往往被過濾掉感性的話語,甚至隱瞞掉部分觀點,資訊在傳播過程中必然衰減,其真切度大打折扣。梁振英深入基層,是選擇了「直接聽取」。
那麼,「直接聽取」為什麼一定要深入基層呢?把市民代表請到一起徵詢意見不是效率更高嗎?其實,聽取民意還有「設身處地」與「隔岸觀火」之分。比如,河對面發生火災,隔岸也能聽到火的燃燒聲、燃氣的爆炸聲、人們的呼救聲,但畢竟沒有深入到火災現場的感受強烈。赤日炎炎,熱浪滾滾,梁振英也可以把市民代表請到市政大樓的空調房裡問計於民,但哪裡有走進擁擠狹小、悶熱難耐的居民住房感受真切?沒有設身處地的感受,改善民生的緊迫性怎會如此強烈?
由此觀之,深入基層是為了拉近地理距離,拉近地理距離是為了拉近心理距離,拉近心理距離是為了拉近政策距離。與基層市民面對面,才能心貼心;心貼心,制定出的政策才實打實。改善民生需要精細作風,既制定帶著溫度的民生政策,又不能大手大腳、浪費公共資源。怎樣把握好分寸?深入基層聽民意非常重要。
給梁振英貼上「中共黨員」標籤別有用心
有人稱梁振英是「中共黨員」,梁先生多次予以否認。這些傳聞耐人尋味,往好的方向看,這是在褒揚梁先生;往壞的方向看,這是某些人別有用心。
群眾路線是中共的三大法寶之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毛澤東當年對各級幹部的要求,最近中共新的執政團隊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梁振英深入基層的做法,體現出親民務實的作風。然而,給他貼「中共黨員」標籤的某些人,可能是另有圖謀。他們炒作梁先生「中共黨員」的身份,強化梁先生「是中共派來的」角色,無非是想為所謂「香港不民主、不自由」製造一個證據,藉機持續發動對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的攻擊。
其實,重要的是梁振英能否緊貼民意來行使權力。在他的任期內,為了香港的長久繁榮穩定,在《基本法》所規定的職權範圍內,他完全可以學習借鑒世界各國執政黨的經驗,包括中共的執政經驗。綜觀世界各國的執政黨,凡是成功的,都是把握準了民情、國情和世情,與時俱進,積極作為。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有著60多年的執政經歷,自然有很多寶貴的經驗。而且,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發展差距日漸縮小,這些經驗越來越具有「可借鑒性」。
梁振英深入基層的做法已經初現實效。梁振英上任後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即兌現選舉承諾,宣佈五項涉及房屋、貧窮、安老的新政策,為基層長者改善生活雪中送炭,為白表家庭置業提供多一個渠道,為安老護老作出更大承擔。繼這些措施後,梁振英和他的團隊又先後推出了扶貧安老、勞工福利、提升醫療以及落實「零雙非」、限奶限多行、減水貨客擾民等許多惠民政策。這些改善民生的舉措,紛紛抓住了要害,體現了政府執政團隊強烈的責任感。對梁振英班子奮發有為的做法,每一個熱愛香港的市民都應大力支持,而不是輕信流言,曲解意圖,添堵添亂。
香港是港人的家園,把香港建設成為更繁榮、更公義、更進步的社會,需要全體港人齊努力、共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