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剛
——香港《文匯報》65年有感之二
作為文字媒體,我覺得「文匯」這兩字確很得體而且有深意。加以用這兩字以鶴頂格創出的對句,更表示了這份報章的戰略和戰術方向:「文以載道」是總的目標和方針;「匯則興邦」是具體地指出追求的內容和方法。《文匯報》行的是正道,60多年來,從她身上看到了祖國和香港發展中不斷產生的事物,堅定的立場正如李克強總理說的:「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具體方面,其目的是志在興邦,恰如習近平主席就職時說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文匯報》在興邦偉業上,實實在在地盡了一己責任。
為港人明辨方向的明燈
多年來作為讀者和作者,體會到在「匯」這一個字上,她做了很突出的兩方面:首先是內容和觀點,在貫徹了正道和大道的原則下,報紙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除了最基本的時事新聞,其他資訊和副刊也百花齊放兼容並蓄,正如曾敏之老先生說道:創刊初期,曾經有多位很有實力的作家為副刊文藝版寫稿,到今天亦復如是。而且,其他園地的作者也極有修養,內容既生動可讀而又包含導人向善的觀點。至於社評政論更十分及時和正確,同時又不乏介紹各種觀點看法,充分表現了有容乃大、百川匯海的氣度和百家爭鳴的民主氣氛。當前,香港的現實環境要求一盞明燈,一面旗幟,可以讓大眾在反對派各式各樣的怪談歪論、每時每刻在各種媒體上恣意進行反中反港反共反道德文化的污衊攻擊之下,獲得辨別方向的指標。所以,誠心希望《文匯報》發揚65年來優良傳統和取得的成績,不懈努力,以求貫徹激勵港人和祖國人民一道完成「中國夢」的偉業。
廣交朋友團結大多數
其次,我感到《文匯報》在闡明正道的具體工作上,幾十年一貫地沒有忘記廣交朋友團結大多數,為大眾解釋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方針政策,尤其是回歸以還,對港人宣傳解釋《基本法》,在政制發展的討論中,堅持用《基本法》和中央的有關決定去衡量各種論點,使大眾能明察瑕瑜、看到各種論點背後的真相,使被包裝美化了的反對派「方案」陰魂暴現,無從妖言惑眾。
香港社會環境趨於劣化,邪道瀰漫戾氣張揚,在此形勢下,一份具有歷史地位和崇高信譽的大報就必然需要參與一場爭取群眾、團結大多數的戰役。
鄧小平在香港回歸前便說過:「比如1997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這是多麼坦率的胸懷和英明的預見!今天,不同政治觀點和背景的人都出來了,反對派不只有言論而且有行動,正義的愛國愛港的人們要明辨是非、堅決站在一起,組成廣泛的有力的隊伍,對反對派說不。鄧公1984年也就預先提到:「不能籠統地擔心干預,有些干預是必要的。要看這些干預是有利於香港人的利益,有利於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還是損害香港人的利益,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1984.10.3)他老人家同時也為香港的管治人材提供了指示:「……在參與過程中,就有機會發現、選擇人材,以便於管理1997年以後的香港。參與者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愛國者,也就是愛祖國、愛香港的人。」(同上文件)這又是多麼明確和清晰的忠告,今天我們普選特首的其中一條原則就是愛國愛港,這在30年前鄧公已言之在先。反對派無論如何花言巧語也不能刪去這中國人民公認的箴言指示。
爭取團結大多數以實現我們的理想是我國革命鬥爭和建設過程中的寶貴經驗,鄧公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6.22)一文中也曾闡明在香港實行「港人治港」必須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擁護回歸、不損害香港繁榮穩定……不要求他們都贊成祖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但是,並不能反對這制度和中國的憲法,不能夠抹黑回歸後的香港而要求走回頭路、美化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甚至要搞「港獨」。
65年來《文匯報》給予我智慧和力量,我祝願而且渴望在未來的日子,她會繼續為香港大眾服務,為香港正義的群眾鼓與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