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
楊甦棣走了,夏千福來了。美國對付中國的策略的確發生了變化。夏千福的地位比楊甦棣更高,與美國軍方的關係更加密切,處理危機控制的經驗比楊甦棣更加豐富,得到奧巴馬的信任更多。在擔任駐港總領事之前,他獲奧巴馬委以大使的級別,出任朝核六方會談特使,可以說是重量級的外交官。他到港,並不是降職,而是實行更長遠的計劃:在香港和台灣落實「寧靜革命」,使得「香港獨立」和「台灣獨立」活動一體化,成為牽制中國經濟崛起的兩枚棋子。要給中國製造麻煩,又要使衝突控制在符合美國利益的範圍之內,不要發展為戰爭危機。
「楊去夏來」原因何在
楊甦棣所奉行的「顏色革命」路線,這一套手法,對付弱勢的東歐或者中亞國家,美國實力綽有餘裕,搞砸了,對美國的損害也不太大。但是,若果這一套拿來對付強大的中國,美國就會面對著軍事、經濟、外交的風險,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是奧巴馬不敢也不想發生的。楊甦棣在香港那一套,太過粗線條,鋒芒畢露。美國需要一個更加狡猾,更加口蜜腹劍的香港總領事。夏千福非常明白美國並不希望捲入和中國的直接軍事衝突之中,但又要採取一種能夠百分之百落實「重返亞洲」戰略的政策,逐步推進,在香港和內地,在台灣與大陸之間,製造矛盾和分化,分而治之,推動「台獨」和「港獨」的互相串聯,互相呼應,推動「寧靜革命」。
美國一直利用李登輝與陳水扁,先製造輿論,推動本土主義,接著提出「台獨」的主張,然後爭取法理「台獨」。但是,卻又不宣佈「台獨」,實行邊緣政策。因為美國清楚知道,台灣一旦正式宣佈「獨立」,立即意味著戰爭,美國就有機會捲入戰火之中。所以美國的「寧靜革命」,就是確保戰爭危機不會爆發,盡量擴大分裂主義和「去中國化」。
最近公民黨毛孟靜在「台獨」報紙刊登廣告事件,說明了台灣和香港的分裂勢力合流的動向,他們要互相綑綁,互相配合,共同對抗北京。但是,微妙的地方是毛孟靜、范國威、譚凱邦並不是反對派重量級人馬,而只是三線人馬,美國可以測試一下北京的反應,勢色不對,也可以棄卒保帥。
夏千福在陳水扁當政的八年裡面,一直負責和陳水扁打交道。既要支持陳水扁搞分裂,也要防止陳水扁尾巴搖狗,走得太遠,讓美國人跌入戰爭的陷阱。2006年至2007年,陳水扁一直執意要廢除「國統綱領」,夏千福正好擔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的職務,主管台灣與中國內地事務。2000年,陳水扁剛當選台灣「總統」時,曾在就職典禮中承諾「四不一沒有」。其中的「一沒有」就是「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夏千福和陳水扁談判,就是爭論該用「廢除」、「凍結」、「中止」還是「終止運作」宣佈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最後cease to function(終止)才成為雙方勉強找出可達成共識的字眼。究竟是美國控制不了陳水扁,還是美國既要「廢統」,又要做一齣戲給大陸看,已經可以看到端倪。美國仍然朝著推動兩岸分裂的方向,但又不想刺激北京。這其實是一種邊緣政策。
「寧靜革命」充滿了風險
美國心目中的方向是台灣實行美國模式的民主,兩黨輪流執政,影響大陸。劇本早已經寫好了,一年之後,與夏千福爭拗的陳水扁下台了,國民黨上台。「寧靜革命」的關鍵在於「民主拒中」,利用本土主義,拖延著兩岸和平統一。美國認為這一套策略非常有效,夏千福到了香港,就馬不停蹄會見各個政黨,鼓吹推動國際標準的普選,其臉書出現了港人希望「港獨」的民意調查,接下來,出現了反對派擁抱「台獨」,在台灣的「台獨」報紙刊登廣告事件。
夏千福的花樣很多,「寧靜革命」其實並不寧靜,充滿了風險,台灣的情況如此,香港未來的形勢更是如此。環保組織「香港環保觸覺」的譚凱邦,一夜之間,搖身一變,立即可以變成了擁抱「台獨」勢力的分裂主義分子,而且有親美的傳媒為其護航,破口大罵宣佈退出聯署的張超雄,以證明譚凱邦做法正確,這說明了美國勢力控制香港政壇的無孔不入。環保組織原來就是美國隨時可以起用的工具,既可以阻撓特區政府的基建項目,又可以成為分裂中國,破壞「一國兩制」的工具。香港人面對複雜的形勢,一定要保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