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策略師 黎智凱
內地提出在上海首先試驗自由貿易區。上海自貿區的範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裡。
這個被外界喻為「下一個深圳特區」的方案,已經引起投資者無限憧憬。其實中國之前已經建立了與自貿區類似的六類特殊經濟園區,包括保稅區、保稅物流區、保稅港區,但今次上海自貿區,有傳可以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並可實現自由兌換,可以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
與各大保稅區不同的是,最大特色是「境內關外」的特殊海關監管制度,即「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一線」代表境外貨物可自由地,不受監管地進出自貿區。「二線」是指貨物從自由貿易區進入內地非自由貿易區、或貨物從內地非自由貿易區進入自由貿易區時,海關必須依據本國海關法的規定,徵收相應的稅收。由於採取特殊的監管政策和優惠稅收,對內地的轉口貿易、離岸貿易將有極大促進作用。
料有利於整個長三角經濟群
筆者為認為,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將利好整個長三角。因為從地緣經濟上看,上海自貿區並非是上海一個城市的優惠政策,而將有利於整個長三角經濟群。自貿區將進一步促進對外貿易,以及貿易及金融一體化,而使上海成為東北亞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契機和平台。在上海試驗的成果,亦可以等成功之後進一步推廣至全國。
無疑上海自貿區對離岸貿易為一重大利好,但目前內地的問題並不僅在於外貿疲弱。在國際需求疲弱以及勞動力成本升高帶來的產業轉移下,中國不能長期依賴外貿出口支撐經濟增長,而且內地市場經濟效率仍然較低,產能過剩和能耗較高問題嚴重;同時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也正在構建新的全球經濟貿易秩序。透過自貿區可不可以倒迫中國提升產業品質以及經濟結構轉型,仍需要時間觀察。可以確定的是,日後自貿區將成為上海最國際化的地區,區內競爭將更為劇烈。
至於有人高舉上海利用自貿區衝擊香港或建設香港等論調,筆為認為尚言之過早。的確香港目前所享受的政策紅利,使香港近年自由行得以蓬勃發展,但香港本身經濟並因此而趨向單一化到僅僅成為「中國免稅店」。香港的法制以及多年建成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是香港經濟發展主力,且更遂漸成為中國以及海外投融資的國際化平台。
自貿區的確會分流訪港之購物客和旅遊客,但畢竟「自由行」只是一種低技術服務出口,對香港產業結構升級並無太大實質意義。至於自貿區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而削弱港幣的地位,筆者則認為言之過早。畢竟貨幣自由兌換將使人民幣直接受外國資本衝擊,所引發之漣漪效應太大,政府當先三思而後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