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視角專欄作者 William Pesek
薩默斯主動退出競爭美聯儲主席,幫了美國總統奧巴馬一個大忙。大洋這邊,亞洲也長舒了一口氣。一段時間來,亞洲市場的表現就像是1997年重演,聯儲局匆忙退出量化寬鬆的可能性讓人憂心忡忡。當西方市場的投資者談論「減碼」量化寬鬆的時候,傳到他們亞洲同行耳中的卻是「市場崩潰」。這種恐懼是1994年聯儲局啟動嚴厲而又混亂的緊縮周期留下的烙印,當時亞洲市場遭到重創,並成為三年之後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1994年之後美元大幅升值,亞洲一些經濟體當時實行的釘住美元匯率制度難以維持。
一想到薩默斯可能坐在聯儲局主席的椅子上,亞洲許多人就感到頭疼,不單是因為克林頓政府時期美國領導全球應對亞洲危機的團隊表現拙劣,而薩默斯便是其中一員,還有一個原因是,薩默斯屢屢發表質疑超寬鬆貨幣政策效果的言論,讓亞洲官員每次看到都會眉頭皺得更緊。他們擔心,薩默斯會以比耶倫快得多的速度退出量化寬鬆,從而使印度、印尼和泰國等經常項目順差正在不斷擴大的國家經濟一瀉千里。
亞洲如此緊張,奧巴馬在最終決定由誰來取代明年1月底離任的伯南克時應當引以為戒。美國央行在華盛頓作出任何重大舉措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可能在全球造成的破壞,這一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聯儲局在全國有12家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並且基於全國的供需狀況來作出貨幣政策決策。但是過去20年來,聯儲局政策的全球影響力日漸增強,將拉美看作第13個地方聯邦儲備銀行轄區,將東南亞、東歐和中國看作第14、15和16個轄區並不為過。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雅加達,投資者對聯儲局一舉一動的關注往往超過對本國貨幣決策部門的關心。不管這種現象是好是壞,聯儲局必須將其政策影響的國際化時刻謹記在心。
如果聯儲局政策引發亞洲市場陷入混亂,對奧巴馬大肆宣傳的重返亞洲戰略何益之有?在當今這個聯繫緊密的時代,亞洲陷入新的動盪也會迅速砸到美國自己的腳。
「聯儲局堅持自己無可指責,與2008年-2009年大危機之後的粗魯態度全無二致,當時聯儲局就堅稱其超寬鬆政策與幾乎將全球推入深淵的房地產和信貸泡沫毫不相干。」摩根士丹利原首席經濟學家、現在耶魯大學任職的斯蒂芬.羅奇說。「聯儲局現在依然否認:如果不是2009年以來量化寬鬆對已開發國家產生的利率壓制效應,追求高殖利率的行為就不會造成熱錢潮水般湧入新興經濟體。」
當然,也不全然是聯儲局的錯,亞洲發展中經濟體自己也有責任,它們本應更加努力來平衡經濟,使經濟成長不單純依賴出口。隨著聯儲局準備啟動可能造成市場震動的政策調整,耶倫執掌聯儲局的可能性讓亞洲國家大感寬慰。今天亞洲股市大漲便是亞洲對薩默斯的黯然離去表示感謝。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